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说故事 »

鲁艺80年回眸与展望(二)

发布日期:2018-04-16 16:27    来源:延安鲁艺文化园管理办公室    作者:鲁艺文化园管理办
    鲁艺文学系由周扬兼任系主任,教员有:周扬、何其芳、沙汀、卞之琳、萧三、严文井、周立波等。鲁艺结合教学与抗战实际,不断为前线输送文艺骨干,并组织师生赴前线实习与采访。 
    茅盾给文学系讲授《市民文学概论课》,并辅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提高文学修养(1940年)。
     周立波讲授的世界名著选读课,被鲁艺师生誉为“丰富的美餐”(1942年) 。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讲话》中论述了文艺为人民和如何为人民的问题,鲁艺全体教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几天之后,毛泽东就来到鲁艺,亲自给全院师生传达座谈会精神,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鼓励大家走出“小鲁艺”,奔赴“大鲁艺”。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全体人员合影。
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艺操场给师生作报告。
    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鲁艺人下农村,上前线,向民间学习、向人民大众学习,利用各种民间艺术形式,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众,与党的时政方针紧密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鲁艺王大化、李波演出的《兄妹开荒》。  
鲁艺演出的秧歌舞《挑花篮》。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为七大代表献演。
     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鲁艺作家聚焦工农兵火热的战斗与生活,创造了一大批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不朽佳作。    
 
孙犁《荷花淀》 
  贺敬之《乡村的夜》 
柯蓝《洋铁桶的故事》
鲁黎《星的歌》
    1946年李季在陕北三边一带创作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被茅盾评价为“是一个卓绝的创造”。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鲁艺师生组成文艺工作团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华南等主要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艺术宣传工作。鲁艺结束了在延安8年的历史使命,在抗战胜利的腰鼓声中开始了崭新的征程。
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1945年8月) 
鲁艺戏音系教员离延前合影(1945年) 
鲁艺文学系师生离延前合影(1945年)
鲁艺美术系教员在鲁艺西山脚下合影(1945年) 
鲁艺部分教员、研究生在延安交际处石阶上合影(1945年) 
         鲁艺派出首批赴前方工作团,由陈荒煤带领葛洛、胡征、赵起扬、陈因、计桂森等于1945年8月出发去鄂豫皖解放区。  
 鲁艺赴东北文艺工作团1945年9月从延安出发前在教堂门前合影 
鲁艺赴华北文艺工作团1945年9月从延安出发前在教堂门前合影  
1946年鲁艺工作团部分人员在张家口 
鲁艺工作团赴东北前在张家口与华北联大部分师生合影 
1946年鲁艺美术系在佳木斯配合土改宣传 
1946年东北鲁艺在哈尔滨演出歌剧《白毛女》
周立波与林蓝在东北。
     抗战胜利后,周立波赴东北元宝区参加土改工作,创作出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51年,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三等奖,并被译成英、法、俄等多种外文。  
古元为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绘制的插图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延安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国统区文艺工作者胜利会师。延安革命文艺工作者走向新中国,走入向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7年7月,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文代会)。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鲁艺人带着在延安形成的文艺思想和理念,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领军人物,构建起新中国的艺术殿堂。以他们为坚强领导和艺术骨干,陆续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学艺术院校、剧院等传承机构。这些传承机构发扬鲁艺精神,秉承着延安鲁艺“艺术为人民”的信念与情怀,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建设的脊梁,开拓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鲁艺传承单位一览表: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中国京剧院
中国歌剧舞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制片厂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
沈阳音乐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鲁迅美术学院
长春电影制片厂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广州美术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延安大学
武汉歌舞剧院
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