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吕梁精神(06月21日)
- 悼念王军大哥(06月11日)
-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第一书记"马志伟助唐家吉村走上脱贫路
发布日期:2017-01-11 10:14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任昱
图为马志伟在田间地头访民情。
图为马志伟走进农家家访。
马志伟在唐家吉村走访。
兴县高家村乡唐家吉村地理位置偏远,全村51户234口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幼妇孺,祖辈种地为生,靠天吃饭,全村上下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2015年8月,第一书记马志伟的到来,让这个贫瘠沉寂的小山村,慢慢地恢复了生气。
摸村底 扶弱困 第一书记暖民心
马志伟是兴县新闻办选派到兴县高家村乡唐家吉村的第一书记。从县城到小山村,面对岗位和工作内容的转变,他从零做起,立足实际,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成为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驻村以后,马志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党员以及镇、村干部学习取经,详细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唐家吉村51户234口人,脱贫任务比较重,他每天吃住在村里,到村民家里拉家常、做调研,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各户情况和致贫原因。
“感觉现在老百姓的思想存在一种等、靠、要的思想,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年轻人都在外头打工,村里长期居住的都是老人,没有劳动能力。”马志伟说,接手工作时确实有些棘手,但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克服困难坚持走下去。
唐家吉村地理位置偏远,村里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哪家生活遇到困难,马志伟都会主动帮忙,给家家户户都送了白面、大米、食用油等,并及时修缮了村里的碾米磨面房。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他又自掏腰包为村里的贫困户每户送了一吨煤,帮助村民温暖过冬。
提起这个新来的马书记,村民们个个赞不绝口:是个能干事、干实事的好书记。
鼓士气 搞产业 唐家吉走上脱贫路
马志伟深知,没有村级主导产业就没有精准扶贫。针对唐家吉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这一实际,他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
“要使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必须变‘输血’为‘造血’,必须得搞产业,必须得适应当地的一些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马志伟告诉记者,在经过多方沟通并征求村民意见后,他联系到一家种植公司,准备在村里发展牡丹种植产业。
牡丹种起来以后,第一年就可以产花,就可以有收益。“这个项目我们搞的是集体经营,让贫困户输出劳力,给他挣一份钱,种植牡丹占的地再给贫困户分一份钱,全年收益下来,再给贫困户分一份钱,既达到了贫困户脱贫的要求,又达到了村集体收入破零的要求。”说起未来的规划,马志伟信心十足。
此情此景,让唐家吉村村委主任任利军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厂家给提供苗木、还有种子,牡丹产下以后,公司回收。使老百姓的地能得到一部分收入,利用出来,流转出来。我们的劳力也可以获得一部分利益。”任利军说,这些计划,让村民们有奔头,大家都愿意好好干,早日甩掉贫困帽,脱贫致富奔小康。
唐家吉村的牡丹2017年开春就要下种,预计不到五年时间,就能实现产业发展创收10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4878元。
当牡丹花开遍唐家吉,美好生活的图景,离唐家吉村民们也就不远了。(记者任昱 通讯员吕秋瑾)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