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红色兴县 »

记兴县康宁镇刘巍家沟村第一书记李继峰

发布日期:2017-08-09 11:40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刘少伟
    本报记者 刘少伟 通讯员 张宏飞
  没有直达火车、没有直达汽车,只能不断倒车和赶路,从家到李继峰任职第一书记的兴县康宁镇刘巍家沟村一趟需要8个多小时。初到刘巍家沟村时,李继峰站在村口从北向南,从东向西,目之所及,群山连绵。山间狭窄的平谷中,自己未来两年的驻村主阵地便坐落其中。在村口不远处的村委会,他第一次见到了村支部书记老李并对接工作。看着两把把手磨得发亮的座椅,一个生锈的档案柜,一张小方桌旁是冬天取暖的蜂窝煤炉。办公环境虽然简陋,但在李继峰的眼中,这就是他的新单位、新家,是他参加脱贫攻坚战的战壕。2016年11月,李继峰接到自己所在的文水县西槽头乡党委书记刘德志的电话:“继峰,组织准备交给你一个光荣的任务,要你到我市国家级贫困县去任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二年。现在向你征求意见,看你愿意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刚听到刘书记的话时,说实话李继峰很是犹豫。自己家里情况比较复杂:妻子是汾阳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石庄镇的组织委员,工作繁忙每天奔波。儿子5周岁,女儿还小才4个多月。如果他去兴县任驻村第一书记,家里实在是……犹豫过后,竟是得知这件事的母亲和妻子给了他最大的鼓励,婆媳俩人对他说:“放心去工作,我们做你最坚实的后盾。”有了最大的支持,李继峰干劲十足地奔赴到兴县康宁镇刘巍家沟村。
  最初来到村里的兴奋很快被作为村民带头人“第一书记”的责任影响趋于冷静。初到农村的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不适应。脱离了家乡的生活方式和起居作息,多年形成的生活节奏都在远去。在适应中,李继峰明白了第一书记的责任。“当初派我来到刘巍家沟村,就是要担当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使命。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出成绩,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李继峰将首要工作确定为走访和为贫困户建档立卡。为什么选择这两项工作?因为冬闲的时候,村民都在家里炕头,到家里坐坐,拉拉家常更容易拉近和大家的距离;而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则是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的根本,只有清楚地了解贫困户的情况,才能心里有数,制定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在工作中,李继峰摸索出一条经验,要和村民拉近距离,必须做到心贴心。在日常的工作细节中,李继峰到村民家中绝不自己带水杯,从村民手中接过茶碗,直接喝。再比如,遇上村民主动伸手握手,不管对方是否满手土还是修完拖拉机一手油,一定要握手,还要热情的握紧。村民慢慢发现,这个文水来的第一书记不一样,愿意和大家在一起。渐渐地村民有想法、有意见,也愿意和李继峰沟通了。
  刘巍家沟村常住人口以中老年人、妇女儿童为主,劳动力缺乏。自然资源匮乏,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无酷暑,常年风沙大,雨雪少,最重要的是耕地少。村里2300亩土地已退耕还林,仅仅剩下160亩可用耕地。
  难题摆在了李继峰眼前。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田间地头走多了,李继峰想到了中药材。村内没有可继续开垦的土地,土地面积无法再扩充,就要从退耕还林的核桃树下做文章,在林下土地上下功夫,经过考察,李继峰发现中药材的种植确实是一个好选择。产业方向确定后,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许多村民对他直言不讳地说,核桃树国家给补助,过几年结了核桃就可以增收。种植中药材,费时费力,需要大量人力成本和两年左右的时间,收成之后的市场行情也不好判断。面对这种情况,李继峰不甘心。他想,我们这个村要的不仅是脱贫,还要致富,两年后我离开的时候能给村里留下一个好的产业项目,让每一户村民知道、接受、收益。
  李继峰将自己掌握的中药材知识和有关市场情况讲给村里的党员干部,并让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说服和动员群众。前些天,村“两委”成员决定,大家拿出自己的30亩林下土地作为试验田进行试种植。试验种植推广之后,李继峰计划在村里建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构建产销供一体化的中药材种植模式。
  李继峰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种植中药材的话,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大约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的两倍。
  现在算算,李继峰来到刘巍家沟村已经半年,任期已过四分之一,带领刘巍家沟村37户99名贫困村民脱贫是责任,更是使命,时间紧、任务重,但他信心满满。下一步计划在贫困户中推广养殖小尾寒羊项目,力争帮助村民发展更多稳定发展、长期受益的产业,夯实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