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吕梁精神(06月21日)
- 悼念王军大哥(06月11日)
-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记兴县恶虎滩乡白崖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武军
发布日期:2017-11-09 15:56 来源:兴县新闻网 作者:记者刘知名
武军同志是吕梁市委宣传部派驻兴县恶虎滩乡白崖沟村的“第一书记”,2016年11月底,他响应组织“到广阔的农村基层锻炼”的号召来到兴县恶虎滩乡白崖沟村挂职。
时过数月,武军同志依稀记得初来兴县驻村的路上,心情激动而忐忑。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心底对农村工作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想想他自己可以为那些贫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潮澎湃;之所以忐忑,是因为他自己从来没有在基层工作过,能力水平怕达不到组织的要求,无所作为。
恶虎滩乡白崖沟村,村如其名,白—这里盛产白云石(镁矿),崖—村两面悬崖峭壁,沟—村就建在一条河沟上,村的主街道下面就是涵洞。村里虽然有镁矿,但由于前些年过度开采,资源基本采尽,而且造成许多农田被推毁,村集体经济为零。这个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穷二白”,比起自然环境恶劣更严重的是村里的人心散了,老百姓的心态还是以前“等、靠、要”的思想。全村共有192户,共610人,常年驻村人口100余人,超过60周岁以上老年人71人,其中贫困农户49户,贫困人口119人。这种村情村貌和贫困局面都是武军同志预先没有想到的,他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改变这里面貌,让白崖沟的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
基层组织建设是第一书记的工作的重点,只有建好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到现在武书记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白崖沟村委办公场所时的场景:村委院落杂草有半人高,村委办公室和会议室门窗大开,里面更是“家徒四壁”,桌椅板凳啥也没有,墙上挂着的还是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时候的宣传版面。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召集党员开会都是奢望,更不要说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了。
于是武军同志通过和单位沟通争取了一部分办公设备,和乡镇沟通做了一些宣教版面,利用5000元第一书记办公经费购置了会议桌椅和防盗门窗。解决了白崖沟村多年来党员活动没阵地,组织学习没场所的老问题。
场地有了,还要有人气。白崖沟全村共有党员23名,两委班子成员6人,这23人里有多一半人经常外出打工。介于这种情形,武书记先是成立了两个微信群,一个党员干部交流群,将村里有微信的党员干部加进来,便于工作交流;一个两学一做干部群众学习群,把村里的老百姓通过微信群联系起来,经常在群里链接一些学习内容和惠农、扶贫政策。接着,他利用春节前后、清明节前等节假日时间节点,把流动党员和在村党员召集起来,一起开党员大会,共同商议讨论白崖沟的发展大计及一些需要党员大会上通过的事务。
有时候一味地学习文件讲话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党员略显枯燥,武军同志就经常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参观,给他们的感受更为直观。武书记常说:“扶贫先扶志”,尤其是贫困党员,要让他们从内心有所触动,发挥自身能量,带动周围的群众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2017年“七一”前夕,武军同志组织在村党员一起学习了习近平系列讲话,并为村党员讲了一堂党课。7月,他带领全村党员赴方山廉政教育基地和临县中共西北局旧址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10月,他又趁农闲带领全村党员赴革命教育基地蔡家崖纪念馆参观,赴市级文明村——蔚汾镇郭家峁村学习组织建设经验。
二、宣传惠民政策,积极推进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没有产业发展支撑的脱贫是“软脱贫”,是“输血式”扶贫,经不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今天脱贫了,明天就可能返贫,所以对于一个贫困村发展产业是最为重要的。
白崖沟两委班子在村“第一书记”武军带领下,经过多次讨论研究,2017年按照全县脱贫攻坚产业规划的总体部署,确定白崖沟村将以香菇种植产业为主导,光伏发电和绒山羊养殖为支撑,为进一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该村集体已建成166座大棚,截至目前共承包119座,共有19户参与,覆盖村贫困人口48人,全部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采取村集体承建管理+农户租赁的模式,由兴县华亿食用菌有限公司提供菌棒、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村集体负责修建大棚、配套附属设施和日常管理;农户以租赁大棚方式进行经营。村集体每年可收取承包费17万元。目前,村集体已经与全部种植户签订承包协议,菌棒已入棚,已产出第一茬香菇。全部投产后,按三茬产出计算预计年产113000公斤左右,年创收益近70万元。
在发动村民种植香菇的时候,武军同志和包片领导及村干部很是费了一番周折。大多数村民对香菇种植这个新兴产业了解不多,不敢贸然去吃这第一口“螃蟹”。武书记就和支书、村长主动入户做动员,给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算账”,当老百姓们觉得香菇产业有县乡村三级机构作保障,只要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就能获得相当收益时,终于卸下思想上的包袱,投身到村脱贫产业中。
在以香菇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前提下,白崖沟村在乡镇包村干部白晋毓和第一书记武军带动下继续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其他相关产业。他们依托全乡实施的阳会崖村和石楼圪台村两个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立白崖沟村小型光伏电站,预计占地面积10余亩,全部为采光良好的集体荒地,预计建成4组100千瓦电站,预计收入32万元左右,建成后可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又一个创收项目,用于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和反哺深度贫困户。
白崖沟村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已经成立多年,武军书记发现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放牧优势,可发动有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带动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共同参与,鼓励其利用农信贷款购买优质绒山羊,实现创收脱贫。
三、提升文化水准,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武军同志作为一名宣传文化干部,他认为,在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提升贫困人口的知识文化水平,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经常说,“治穷先治愚”,只有思想上“富裕”了,物质上才能丰收。
可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每天接触的是农活、农具,文化知识得到的渠道很局限,村里大部门在村的村民,他们文化娱乐无非就是打打扑克麻将。于是武书记想,要项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就搞好白崖沟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得大打文化建设这张“优势牌”。
首先他了解到村以前经济好的时候每年都要唱一台戏,这几年村集体没有收入就一直没有组织的情况,通过联系有关部门,组织院团来白崖沟村文化下乡演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今年6月27日,组织市青年晋剧院剧院进行了专场文艺演出,村里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获得国家级奖项演员们的演出,心里很是高兴,演出前3天各家就积极准备上为演员吃的“派饭”。通过这次演出活动武书记更觉得白崖沟村民们对文化的渴求程度是很高的,于是他又向市、县文化局争取了两万余元的乐器,为村文艺爱好者带来了福音,每天下午5点左右,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就聚到一起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在第二届“人说山西好风光”旅游大会举办时候,武军同志组织村里全体党员干部,去北武当山和碛口古镇,领略了一下吕梁的大好河山,让广大一辈子也没有外出过的贫困党员看看外面的风景。村志是一个村文明程度的象征,他刚来白崖沟第一天就召集村里有威望且文化水平较高的老人,准备编撰一本村志,记载白崖沟的风土人情和村史村貌。考虑到白崖沟村前几年村办小学已停止办学,现在村适龄儿童基本在县乡上学的情况,他向省、市文明办申请了价值15万元的乡村小学少年宫项目,为恶虎滩乡明德中心的孩子们带去了科普园地,另外还向吕梁市志愿者协会申请了小学生“温暖包”。
四、搞好干群关系,尽力为百姓排忧解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感情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凝聚力量的“磁场”。武军同志与村里的老百姓的关系处的可以说是“相当铁”,正是源于他朴实、谦虚、务实的作风。刚到任村的第二天,他就进村入户和大家拉家常,了解各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让老百姓认识他,也让他了解贫困户。
在温旺儿家,看着刚失去儿子的付白秀老妈妈潸然泪下,武书记握着她的手说,“这点钱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收下,以后只要有困难,就和我说,我当白崖沟的第一书记一天,就当您的儿子一天。”付白秀老妈妈很是感动。以后只要有时间,武军同志就经常过去与老太太坐坐聊聊,从汾阳带点特产让她尝尝,买点老人常吃的必备药品,宽慰一下老人。
在温平则家中,了解到其卫星电视年久失修,收不到电视节目的情况下,武军同志向县文化局申请了新型卫星接收器,并亲自为其安装。温平则的爱人高兴的说,卫星接收器坏了几年了,武书记来了,这下终于能看上电视了。
在付凤鸣、白赖狗、张改花家中,了解到他们身体重度残疾,却没有办残疾证时,他马上联系了市县残联,了解审批程序,为行动不便的残疾贫困户准备材料,积极申报。
村里的移动信号不好,移动手机一进村就“失联”,武军同志就联系吕梁移动工程部,在村口架设起了信号塔。村里的老人行动不便拐杖坏了,他会买上一根新拐杖送到其家里。家里和邻居们的旧衣服,他整理了十来包,为村里的贫苦户送去。去年腊月二十六,他通过自己筹款,购买了20床棉被,100个节能灯,100个土豆擦,以及200副对联,到村里为村民们送上温暖。
武军书记每到村里,村里的老百姓都会上前和他打招呼,“武书记过来了”、“武书记吃饭了没”,如果知道他没吃饭就会赶紧给他下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碰到饭时村里的老百姓会经常邀请他们的武书记去家里吃饭,武书记也常过去和他们一起吃,顺便拉拉家常,完了武军总会给他们留些家乡带过来的特产,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武军同志通过和村民们经常亲密地接触,既深入地了解了村情民情,又和广大的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心换心,用情融情,和大家打成一片。他笑着和老百姓说,“我来咱村前,人们都说白崖沟村人不好共事,劝我少与老百姓打交道,现在我看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咱村的老百姓真淳朴!”
这一年来,白崖沟“第一书记”武军同志背井离乡抛下汾阳家中六十多岁的父母和妻子女儿来兴县扶贫,他仆仆风尘、餐风沐雨为白崖沟村百姓谋福祉,进村入户嘘寒问暖、访贫问苦,田间地头现场办公、释疑解惑。妻子生儿子,临盆时他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等他赶到汾阳医院,妻子说,“你再不回来,我生下娃就送了人,你扶贫扶的连孩子老婆也不顾了”。隔了两天,武军同志抛下呱呱坠地的儿子,又踏上了他的“扶贫之路”……
武军书记经常和村民们说,我来白崖沟要做到两个“不”,一个是“不忘初心”,我是一个老党员,是组织把我派到这里,我就要为村两委干部树立一个党员的标榜;另一个是“不辱使命”,既然来到这里,我就要扎下根来,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些事情,不要辜负了组织对我的期望。我是白崖沟外来的“第一书记”,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别的我不会,我就是要念好咱村的“致富经”和“文化经”。(记者刘知名)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