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吕梁精神(06月21日)
- 悼念王军大哥(06月11日)
- “土窑泥坯”到军博(05月28日)
- 晋绥情怀和“智慧乡村”(05月23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二)(05月14日)
- 2018年基金会工作回顾(一)(05月09日)
- 贺大姐和红军后代到卢氏(05月08日)
- 军刀的故事(05月06日)
- 一位海军将军的期盼……(04月23日)
- 祭奠归来随想!(04月18日)
25年如一日 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天 记乡村教师王春云
发布日期:2018-02-08 12:42 来源:兴县新闻网 作者:杜凤英
王春云,1965年2月出生,山西省兴县赵家坪乡黄家洼村人,从1991年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直在赵家坪乡贫困山村担任校长兼老师,一干就是25年,这期间从未擅自离岗,全身心投入到山区教育工作中,一边潜心教学,一边刻苦专研各种教材,自我提升,先后取得了《中等师范毕业证书》、《自学考试专业毕业证书》,屡次荣获县、乡颁发的模范教师荣誉证书,得了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和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坚定信念 责任让他一路坚持
2000年3月,他被乡中心校调至吴儿申小学任教,3个偏僻乡村的30个留守儿童,他兼代了六个年级的课程,这一呆就是14年。当时条件非常简陋,一孔窑洞,十几张破旧的长木桌,这就是全部的家当了。办公室、杂物储存间都是这间窑洞,墙上悬挂着泥皮随时掉落,一不小心就会砸到头上,墙角到处是老鼠洞,冷不防就会有老鼠逃窜出来,在屋子里呆久了,身上尘土飞扬,给人灰头土脸的感觉。地上同样不堪,坑坑洼洼,连座椅都放不稳,小学生常常会摔倒擦伤擦破皮。窑洞上的窗户由于年久失修,窗框摇摇欲坠,一到冬天,刺骨的寒风吹进来,冷的一群孩子直打颤,孩子们挤在一起互相取暖……当时的王春云老师面对如此情景,想过放弃,有过矛盾和沮丧,他说:“是这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那种渴望挽留了我”。
这些孩子大都是丧失父母的单亲孩子,或者是家庭条件不好,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无法照看孩子,把孩子留给村里的爷爷奶奶,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着热切的渴望,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已有一天能够走出山村,去见识美丽的世界,而学习知识是他们了解、探索、成就这一切的通道,他们的眼睛里闪着对知识的渴望,而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更加懂事,自立。于是他觉得,他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这个信念支持他一路前行,一年以后,他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成为孩子的朋友,导师,也是亲人。“有他们,我的世界也更加的充实,更加的丰富多彩”,王春云老师说。
因材施教 因境施策
30个孩子的年龄、性格参差不齐,一个学校六个年级,王春云一个人兼任校长、班主任、老师,所以授课时必须采取动静结合的特殊方式,同时还得统筹兼顾学生自身的个性喜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情况,王春云采取收缩自如的授课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同时一边工作一边摸索,总结出了符合复式班的学风学性,并开启了音乐、美术、体育、舞蹈等课程,尽量能够让孩子们多元化发展。由于村里没有信号,他让城里的姑娘捎带买上教学碟片,按时给孩子们观看不同课程的教学视频,以此保障他们能够接受更加超前的教学。同时,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以公平公正获得学生们的尊重,并在教学中灵活多变,采取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他们的成绩。
由于村里大多是务农的,农忙时大人要早早下地,留孩子们一个人在家,没有大人看护,这就让孩子们多了份危险,大人就多了份牵挂,于是王春云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息时间,早上7:00上课,傍晚大人们陆续回家的时候组织孩子们放学,这大大的减少了孩子们的意外事故发生,保障了他们的安全。为了避免孩子们枯燥厌学,王春云尽量合理的调配课程,使得他们学中有乐,乐中求知。
撒播爱心 我收获桃李芬芳
25年的教育生涯让王春云懂得,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孩子们爱他,他也深爱这些孩子们。由于山村环境特殊,农忙时大人顾不上给小孩做饭,这些孩子身体极度消瘦,极度营养不良,上课的时候无法高度集中精力,看到孩子们的样子,让王春云心疼。于是他常常利用课间时间,准备几壶水,从家里带来些干粮,以备不急之需。对于年幼的孩子,那就更得花大量的精力,不时提醒他们上厕所,甚至帮他们换裤子。村里最典型的三个孩子莫过于王丽霞三兄妹,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由于生计问题常年外出打工,一个十岁的孩子扛起了所有的家务,生火做饭、洗衣服、喂牲口、照顾两个弟弟的生活起居,因为王春云老师的存在,让她们有了上学的机会,王春云常常在放学之后跑到王丽霞家里,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尽量给于她帮助,让她们兄妹能够感受来自人间的温暖。由于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缺乏亲人的关心,都比较性格野,而有的则比较自卑,极端,不爱说话,王春云老师从生活的细节处给于她们关爱,并以爱的方式打开她们的心扉,与他们倾情交流,真诚的给于每个孩子关心与爱护,长期以来他和孩子们形成了特殊的相处模式,孩子们对他又敬又爱,这使得他的教学事半功倍,同时,也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使得他们并不会因为残缺的家庭,特殊的生长环境而使性格逆反。
25年的耕耘,虽然艰苦无法言喻,但王春云的内心是无比自豪和欣慰的。有不少学生都成才成功,有的攻读了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还有的毕业后进入了国企获得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实现了他教学生涯“桃李芬芳”的成就。同时,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默默工作中,王春云老师于2010年——2017年多次荣获县级模范教师称号,于2014年、2015年享有先进班集体班主任殊荣。近年来,由于媒体的关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支助,吴儿申小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容校貌及教学设备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们的成绩也蒸蒸日上,也为下一步招生奠定了基础。“没有爱的耕耘,不会收获爱的果实,因为爱,让学生们离不开我,因为爱,我亦离不开我的学生,和二十多年来的山村和乡亲”,他说。
王春云没有过人的本领,也没有特殊的技能,他只有一颗平凡而朴实的心,用信念与责任为这些山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在“三尺讲台”书写他的平凡人生。(杜凤英)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