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忻州(08月30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08月30日)
- 黑茶山下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07月26日)
- 在黄河碛口感受革命老区文化振兴(07月22日)
- 第八届中国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杂粮面食文化节开幕(07月21日)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擦亮文化旅游的“晋”字招牌
发布日期:2016-05-25 16:58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作者:李晋芳
聚焦炎帝尧帝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
5月22日,为期12天的“华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采访采风活动落下帷幕,40家媒体的63名记者先后赴晋城、临汾、运城3市,到7县(市、区)参加炎帝尧帝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20余场。媒体采风活动收官,但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这些天里,一场场“高大上”的活动层出不穷,一批优质文化产业和重点项目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文化+旅游+经济“三剑客”引资显著,“文化旅游晋军”正吹响新号角。
1 “文化+”枝头结出硕果
2016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金融、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旅游产业列入七大非煤产业之首。如今,我省文化+旅游+经济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此次炎帝尧帝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中,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节引资80亿元、运城项目推介招商引资135亿元,临汾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也举行在即。
引人注目的除了招商引资,还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高平拜祖大典、两岸神农炎帝文化研讨会、西侯度火种采集、陶寺遗址成果展……文化旅游招商活动启动至今,各地举办活动共20余场,参与人数上万人,千余台湾同胞参加。来自中央、省、市级媒体和商业网站的记者编辑采写并在报纸、电视、广播及新媒体等平台刊发稿件近600篇,微博话题#古文明新山西#阅读数超1200万,互联网相关主题词46万多条。高规格、大规模的活动,加之各平台的广泛宣传,山西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山西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的23.3%,位居第一。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
正是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吸引力,给山西历次的引资、“山西品牌中华行”带来了丰硕成果。在此次活动中,不少首次来晋的记者对山西的文化积淀表示赞叹。“以前知道山西是文化大省,但没想到山西深植文化基因,到处是文物。”中国台湾网的记者李学磊这样描述对山西的印象。央广网记者宋雪说,这次来山西,对华夏古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感到山西把自己的古文化继承发展得很好。
2 根祖文化共鸣中有传承
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文明是看不见的根,却能唤醒同根血脉。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随着省委书记王儒林“三个一”文化的提出,山西“华夏古文明”的根祖文化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也引发了更大的共鸣。
“炎帝祭拜大典,既属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一种方式,又在其背后蕴含着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上的认同。”5月14日,“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研讨会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王震中这样说。当日,1000余名台湾同胞在纷纷细雨中与当地各界人士共襄盛典,一起拜谒中华始祖神农炎帝。在高平拜祖仪式现场,来自台湾嘉义县水上乡德圆宫的吕清山将一袋从德圆宫带来的香灰倒入了炎帝大殿的香炉鼎里,“我还要从这里带一袋香灰回台湾,这意味着炎帝的精神薪火相传。”
山西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更有着良好的文化传承。5月21日,在“弘扬舜帝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舜帝德孝文化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百余名小学生齐声朗诵《舜帝谣》。运城德孝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党校,以实际行动推动“德孝润民心”。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山西老家”的编辑李琪峰感慨说,一种民间文化,如果仅仅靠一两个传承人来维持,终究是无源之水,很快会枯竭,大家都来参与,才能根深叶茂。
3 古文明新山西融合更显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着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发掘以“三个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和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不断推动山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日益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今,如何把现有的“文化名片”与山西文化旅游做好“嫁接”,仍需要做一番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三地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积极献言献策,为山西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借鉴。
深挖文化内涵,文化资源才能物尽其用。在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城址发掘领队何驽博士接受采访时说:“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最大的不同在于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必须首先弄懂文化的核心,才能做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才知道如何去转化成大众都能接受的文化去开发去传承。”山西作为文物大省,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深挖文化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深入发掘文化底蕴这个核心价值,将文化的理念融入市民心中、转化为城市的“灵魂”,文化旅游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形成产业链条,旅游资源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临汾市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主任、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合心在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上举例说,山东曲阜以“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为载体,力推孔子故里游,仅门票收入每年可达2亿元。而临汾尧都区的尧庙、华门和尧陵加起来,门票收入不足1000万元。他认为,应当借鉴曲阜的做法,着力打造“三尧”(尧庙、尧都、尧陵)文化大品牌,创建全国一流的集文物保护、祭祀拜谒、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如今,山西无论是根祖文化还是晋商文化,各地都在深度开发具有文化脉络的文化旅游,大力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也建设了一批高价值的精品旅游路线,递出一张洋溢着中华古文明和特殊地域风情的新名片。
除了发展旅游产业,还需要在文化创意上多下功夫。比如在近日举行的深圳文博会上,具有浓郁三晋特色的非遗产品、工艺美术产品等各类文创产品就备受青睐。这些具有积极创新能力的中小文创企业,现在做的正是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努力。古老文明和现代旅游之间有多远?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教授武弘麟指出,“我们除了关注我们有什么外,还要关注别人需要什么。我们有什么和别人需要什么之间,往往是不能无缝对接。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把这两样东西对接成一体。”近年来,景区的互动环节成为“吸金”和“吸睛”的重要一环。平遥古城又见平遥、五台山景区又见五台山、皇城相府迎圣驾表演等为景区文化增添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炎帝和舜帝文化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指出大力开发以文化为内容的动画片、歌舞剧、电视纪录片,以及通俗读物、乡土教材等等。同时这些文创产品完全可以推向全国,因为这些文化不仅是山西的,也是全国的。
一处处遗址的发掘和保护,不断传承着华夏古文明。一条条产业链的开发和推进,不断建设着魅力新山西。擦亮文化旅游的“晋”字招牌,“文化旅游晋军”正阔步向前!本报记者 吴炯 张琦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