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忻州(08月30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08月30日)
- 黑茶山下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07月26日)
- 在黄河碛口感受革命老区文化振兴(07月22日)
- 第八届中国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杂粮面食文化节开幕(07月21日)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山西非遗,大有作为
发布日期:2016-06-07 14:51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王俊宝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山西在人类及中华历史的演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史,深刻影响着中华大地。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一代代热爱家乡的山西人在传承和弘扬先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着祖先留存的文明记忆。
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全省转型的重要产业进行谋划,举全省之力重点扶持,这给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国务院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非遗名录中,山西占了116项,保护单位168个,居全国第三位。省级非遗项目达到403项,保护单位723个;截至2015年11月,在文化部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我省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06人,省级传承人815人。山西剪纸、孝义皮影作为“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申报单位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绛州鼓乐、晋南威风锣鼓、翼城花鼓、广灵剪纸……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山西非遗文化,关心、关注、支持非遗传承人,本报创办《非遗》专刊,致力于重点宣传我省优秀非遗文化项目,优秀非遗传承人。本报将开辟非遗商讯、非遗论坛、非遗访谈、非遗人物、政策解读、非遗产业等专栏,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山西非遗文化。
我们将联合全国都市类媒体及晋商会,组织成立“山西非遗文化巡演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山西非遗文化专场巡演;组织我省广大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项目体验活动,联合社会资本及相关部门,共同筹划成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产业园”。
从今天起,山西非遗文化产业大军中多了一位媒体新兵。我们将用心去挖掘山西非遗文化,用爱去关注山西非遗传承人。《非遗》专刊将记录山西非遗故事,传播山西非遗文化,推广山西非遗精品,宣传山西非遗人物,振兴山西非遗产业。
一份责任,给我们力量;一项使命,给我们激情;一种情怀,给我们希望。创造了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的山西人民,一定能用无穷的智慧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一定能让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