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忻州(08月30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08月30日)
- 黑茶山下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07月26日)
- 在黄河碛口感受革命老区文化振兴(07月22日)
- 第八届中国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杂粮面食文化节开幕(07月21日)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长治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发布日期:2016-06-21 14:18 来源:魅力长治文化丛书 作者:邢璐霞
山西由于地处黄河流域中游地带,所以在中国的古代发展史上,一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与灿烂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史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长治地区是山西省远古文化组成中的重要地域之一,专家们考证大约到了五、六千年前,这里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到了四、五千年前,长治又成为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
石器是人类以石头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人类使用石器为主的阶段称为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将这一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经考古调查,长治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沁源县花坡、义和,黎城县猫崖洞,潞城县黄龙洞,武乡县楼则峪五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则分布于全市境内的清、浊漳河流域广大地区,已发现约100余处,且早、中、晚期类型俱全。所有这些充分表明长治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孕育、发展地之一。
长治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近年来考古研究证明,人类约诞生于300万年前左右,此期约同于地质学中的早更新世。通常将人类诞生至距今13万年前划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再到距今10万年前左右划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直到距今1万年前左右划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整个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范围约同步于地质学中的早、中、晚更新世。这时候长治地区的古地理格局是:早更新世(240———70万年前)时山间盆地包括邻近的榆社等地均为湖水占据,周边有晋中古湖、临汾古湖、侯马古湖、三门古湖等,人类主要生存于湖滨或河流附近;中更新世(70———10万年前)古湖泊开始萎缩,古河道完全贯通。气候则是寒冷期、冰期与温暖期交错变换,晚更新世(10———1.1万年前)的气候则包括气候期上的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
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方法以敲击打制为主;石器的种类主要有石片石器和石核石器两大类。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长治市目前已发现沁源县花坡、义和,黎城县猫崖洞,潞城县黄龙洞,武乡县楼则峪五处。
义和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沁源县王陶乡义和村西南1公里处的火石圪塔。1987年9月下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沁源县文物馆,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采集到标本数十件,均为燧石质,其中一部分人工打击痕迹明显。标本长径多在3———5厘米之间,为小型石器类,属于晚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物。
花坡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沁源县花坡乡花坡村东南约1.5公里处山坡上,在地表采集到的燧石质石片、石块中,一部分具有明显人工打击痕迹,尺寸较小,其长径多在3厘米左右。从器形和加工特点分析,初步认为可属于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黎城县猫崖洞,也是属于晚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址。
黄龙洞遗址位于潞城合室乡合室村东1公里处,保存较好,遗址留存于一天然洞穴中,洞深31米,高1.4米,宽4米,洞内发现有火烧痕迹、石核打击器、不规则石片等。黄龙洞遗址和武乡县楼则峪遗址所属的时期目前尚未确定。
这些遗址的存在,对研究我国古人类的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说明最迟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长治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力地证明了本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这些遗址的发现,已引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高度重视,视为比较重要的发现。由于目前尚未发掘,其详尽的文化内涵,有待于随着今后的不断发掘而逐步揭示。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