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蒲剧《山村母亲》缘何斩获美国大奖

发布日期:2016-06-22 10:44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王荔
    ■阅读提示
  4月3日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颁奖典礼上,电影《山村母亲》获“最佳影片奖”,主演景雪变获“最佳女演员奖”,并摘得本届电影节影后桂冠,被组委会授予“蒲剧皇后”称号。这是蒲剧首次走出国门,并喜获大奖。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遍及全国各地,有300多种,那么仅仅活跃在运城临汾一带的蒲剧,是如何在不改变地方戏特质的同时又获得众人的接受和支持呢?记者走进运城市青年蒲剧团,透过蒲剧电影《山村母亲》的创作和创新一探究竟。
 “世界民族电影节,是极具影响力的全球多元文化交流A类国际电影节,蒲剧电影《山村母亲》能在这样世界级的电影节获奖,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运城戏剧评论家王思龚说。
   A 精益求精 再创古老戏曲新高度
    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永追求一流。
  2002年10月,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成立,团长由市艺校副校长景雪变兼任。此时的景雪变已是中国戏剧“文华奖”“梅花奖”得主、主演过《柜中缘》《火焰驹》《关公与貂蝉》等优秀剧目,从艺31年的她,小旦、武旦、彩旦、青衣、老旦样样皆能。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景雪变不仅自己是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更是培养出了39朵“小梅花”。在个人名誉和社会地位都有了的时候,景雪变心中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没有实现,那就是打造一部蒲剧中的精典剧目,让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让蒲剧走得更远。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国京剧院著名导演李学忠向景雪变推荐了《山村母亲》,并建议由她主演“母亲”,向更高目标冲刺。看完剧本后,景雪变找到了发力点,排演现代戏《山村母亲》,一场“打造蒲剧精品剧目”的大戏拉开帷幕。
  《山村母亲》讲述的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让儿子走出大山开创新生活,母亲不惜负重的一段艰难岁月。豆花年轻时守寡,与唯一的儿子全宝相依为命,含辛茹苦供儿子大学毕业。为让儿子在城里安家,豆花“逼迫”全宝假称父母双亡。为了儿子的幸福,豆花又隐姓埋名,以保姆身份走进儿子家门,照看小孙子。历尽曲折和风波,农村和城市两个家庭最终达到和谐。
  在景雪变的带领下,青年蒲剧团买断版权,并由蒲剧一级编剧杨焕育进行修改,投入排练。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首演《山村母亲》,但很多专家并不看好,认为剧本存在先天不足,把儿子写的自私窝囊,丈母娘定位不准确,人为的痕迹很重。
  但景雪变坚持认定《山村母亲》是一块值得琢磨的璞玉。她几次三番请国内著名剧作家修改剧本,请戏剧导演亲临运城指导。经过六七次的修改、排练,《山村母亲》终于放出了灿烂的光泽。在2007年的中国戏剧节上,《山村母亲》剧连获三项奖。不仅在演出中场面热烈轰动,许多事前并不看好《山村母亲》剧的专家都连呼“没有料到”。
  精益求精是艺术创作取得成功的颠扑不破的真理。12年间,《山村母亲》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乡村演出1500多场次,发行各种版本光盘、录音带40多万套,仅专题研讨会就达14次,其中4次在北京召开。
  2009年,《山村母亲》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2011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2012年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14年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将《山村母亲》列为拍摄数字戏曲电影工程,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和全国发行仪式。随后,被中国剧协推选给美国世界民族电影节,并一举斩获3项大奖。
    B 创新融合 激发古老戏剧重焕活力
  《山村母亲》是蒲剧现代戏,而现代戏也是备受争议的。
  “传统戏重程式,现代戏重生活,很多传统的表演艺术在现代戏中都没法展现,就拿蒲剧来说,传统的翎子功、帽翅功、梢子功、水袖功、髯口功,以及刀枪武打,念白中的夸张语言,都统统派不上用场了。”运城市戏剧评论家王思恭说,对很多演员来说,排演现代戏不仅所学的传统功夫用不上,在舞台上,话也不会说了,路也不会走了,甚至站在那里,手脚都没有“地方放”。
  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恰恰就在这个看似无解的“两难”中,景雪变用创新和融合走出了一条“道”来。
  《山村母亲》中景雪变表演的第一个亮点是“应聘进城”,这是一场台词不多、情节简单的独角“过场戏”。但她却没有“走过场”,而是把表演紧紧地锁定在女主人公豆花婶心急火燎的“跑”字上。
  她臂挂小竹篮,三步当成两步走,真是“往日走、走不动,今日行走快如风”,她把古装旦角的水步功,同老生老旦的弓步糅合起来,从步法、身段的变化,把进城路途中的上坡、下坡、平路以及乘车的不同情景,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上钹鼓铿锵,台下掌声如雷,形神兼备,有声有色,演活了一个“跑”字,突出了一个“急”字。
  第二个亮点是“婆婆挂画”。应聘给孙孙当保姆的奶奶豆花,遇到了相见不相识的亲家母的苛刻“测试”,为了表现身体好爬高擦玻璃的情景,景雪变把蒲剧名老艺人王存才的“挂画”绝技移植到了这里。只见她:拿巾、踢巾、叼抓,干脆利落,一气呵成。接着扭腰飞身上椅,脚踩椅背,扑身擦开了玻璃。其动作之连贯,身手之快捷,姿态之优美,与板眼节奏之谐调,皆令人叹为观止。
  “唱”在戏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第五场的主唱段“夜深沉”是豆花婶对自己半生辛劳的回顾,更是对眼下委屈无奈的怨诉。这段唱腔和板式的设计颇具匠心,融入了很多创新唱法,全段以“二性”板式为主旋律,又以多种板式,曲调反复穿插,不到四十句的唱段,先后运用了“慢二性”“二性原板”“慢板”“紧二性”“连字句”“撩板”“攒字句”“流水”等多种板式曲调,使唱段始终在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闪、拉、收、放不断的变化之中。最后在“流水”曲牌的铜器乐击打声中落板,让观众听得赏心悦目,魂动神摇。
  “现代剧的改革发展必须深深扎根在传统艺术的沃土之中,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运城学院退休教授杨方岗说。
   蒲剧,发源于蒲州(今永济市),距今约700年历史。它的唱腔高亢激昂,舒展流畅,腔高板急,武场打击乐以枣木梆子独特,而称为蒲州梆子。同我省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成为“四大梆子”,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C 跨界合作 电影与传统的结合
  跨界总是会焕发艺术创造的无限魅力。
  在蒲剧发展的历程中,《山村母亲》之前,也拍过3部电影,分别是王秀兰主演的《窦娥冤》,任跟心主演的《烟花泪》,景雪变主演的《窦娥冤》,这3部影片都是古装戏,《山村母亲》是目前唯一一部现代戏电影。
  现代科技时代,艺术的可能性被延伸,艺术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因此跨界总是会焕发艺术创造的无限魅力。2013年,蒲剧电影《山村母亲》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首次放映,大学生们在长达120分钟的放映中直呼“好听、好看”。“年轻人也爱看,我们的努力就没白费。”听到好评后的景雪变长舒了一口气。
  这种火爆的观影现象也出现在了蒲剧电影《山村母亲》“出征”美国洛杉矶世界民族电影节上,一个能容纳300人的放映厅竟挤下了500多人。影片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风格,不仅让现场的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更深深地震撼了电影节的专家评委。组委会和各评委给予《山村母亲》这样的评价:“三次参加世界民族电影节,第一次看到地方剧种冲刺电影节单项大奖的奇迹。蒲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城文化很有魅力。”
  一部现代戏曲片之所以能获得国内热捧、国际大奖,令业内专家惊艳叫绝,交口称赞,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山村母亲》剧的母爱亲情,沟通了华夏民族五千年传统德孝文化,牵动了改革开放后新旧观念碰撞的时代脉搏,融入了历史前进的主旋律,同时,在舞台剧基础上,又用电影特有的现代表现手段与传统的艺术结合,更是一代蒲剧人打造精品、不断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本报记者王荔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