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忻州(08月30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08月30日)
- 黑茶山下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07月26日)
- 在黄河碛口感受革命老区文化振兴(07月22日)
- 第八届中国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杂粮面食文化节开幕(07月21日)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真儒故里觅薛瑄遗踪
发布日期:2016-06-22 11:13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谢振中
薛瑄家庙。
万荣县城北面,有一个百余户人家的小村落——平原村,这就是明代大儒薛瑄的故里。五月端阳,笔者特意前往寻访这位明代廉吏之遗存
〖核心提示〗
从万荣县城北行约10公里,有一个百余户人家的小村落,绿杨疏柳掩映着一处处瓦舍泥墙。这里是因明代大儒薛瑄故里而遐迩闻名的平原村。五月端阳,艾蒲芬芳。回乡省亲之际,笔者特意重游故地,寻访这位以操守品节、治学育人而称著的明代廉吏遗踪。
两道圣旨
笔者对平原村并不陌生,数年前粗略看过几处知名的文物古迹。一是“真儒里”碑楼。额题“薛文清公故里”,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将军手书;碑文“真儒里”三字,系明嘉靖三十五年山西提督学校按察司副使陈棐所题。二是“薛夫子家庙”。位于村子正中,系明万历二十八年薛瑄六世孙薛兰创建。三是薛瑄墓地。位于村西一公里处,由“尚书陵”石牌坊、“文清祖茔”牌楼、神道和墓地4部分组成。明宪宗成化年间所建,清乾隆三十二年重修,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明代陵园。四是《薛文清全书》木刻雕版。系清代薛氏后人系统整理薛瑄著述,刊印成书后留存的刻板,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走在街巷里,一切风物依旧,却又隐然不同。不仅路面整洁了许多,街边墙壁上,还增添了一栏栏饶有情趣的廉政小诗。县上的同志告诉我,2013年,这里的家庙和墓地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子还被当地辟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进村不远,就遇到迎候我们的东道主,薛瑄第十四代孙薛吉生先生。在他的引导下笔者参观了薛瑄故居。这是一所坐西朝东的小院,红墙青瓦,清雅幽静。院落不大,仅百十平方米大小。门楼正中悬着“文清公故居”金字木匾,院内四株古柏峭拔挺直。大门正对着三间西房,房内除薛瑄著作外别无他物,颇给人一种寒素之感。据薛吉生介绍,这里即是薛瑄祖居之所,数百年来始终维持原状。薛瑄因丁忧守制等原因,先后在这里生活过近20年。这里还是薛瑄致仕荣归后讲学和终老的地方,公元1464年农历六月十五,76岁的薛瑄自知大限已到,勉力正襟端坐,提笔写下“土床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的诗句,“通”字最后一笔未写完,就溘然长逝。真难想像,这样一个看似简陋甚至寒伧的地方,竟会是封建时代官居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的朝廷大员最终的病老之所。
就在我们唏嘘慨叹的当口,薛吉生先生戴上白手套,在屋内桌上缓缓铺开两幅卷轴:这竟是传说中明代皇帝封赠薛瑄及其家人的两道诰命文书!围过去细看,两道圣旨全用五色纻丝织成,自右至左,依次织成靛蓝、明黄、橙红、灰白、赭褐五色,其间有提花式编织错间排列的白色云纹。左右两端织有升降状双龙,双龙间绣有“奉天诰命”小篆文书。正文从右至左毛笔小楷竖式书写,其略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全文皆用墨书。落款时间分别为“景泰六年九月初四”“成化元年三月初五”,其上压盖着“制诰之宝”朱文大玺。据薛吉生先生介绍,这两道圣旨,一件是1455年薛瑄任大理卿时,明代宗对薛瑄祖父母及考妣的追赠;一件是1465年,即薛瑄殁后次年,明宪宗追赠其为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公”的圣旨。在薛瑄及其之后,全族共有16人12次受到皇帝褒封,但保存下的诰命文书却仅此两件,距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堪称无价之宝!
听着介绍,我忽然想到,这里不仅有薛瑄故居、墓地、家庙、碑楼,有他的著述及其刻板,加上这两道圣旨,不就是一条完整的文物链了吗?大家听了皆点头称是。
一生传奇
聚拢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我们就在小院古柏下坐定,聊起了薛瑄。
“你们怎么看这位先祖呢?”我问。“我觉得文清公就是一个传奇,至少有四个地方是难以比拟的。”薛吉生不假思索,侃侃而谈。
一是天生异禀。文清公小时候跟祖父学习,过目成诵,十多岁就会写诗。那时他的父亲在云南为官,当地士绅们常派人把他背到家中,请他写诗谈文,晚上再奉上一头小猪把他送回来。十七岁时父亲转任河南,有官员写诗说“绿水无忧风皱面”,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先祖听了,脱口即道,“青山不老雪白头”,被传为一时佳话。
二是志向远大。小时候听大人聊天,说这个是古之大儒,那个是当今名士,他就发誓说:“他们都是人,我也要通过学习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为了学习,十几岁就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20岁遇到几位理学宿儒,听了他们的见解后说:“这才是真学问!”于是烧掉以前所作诗赋,潜心攻读理学,由此通晓了经史子集百家之说。他不仅酷爱学习,而且身体力行,一言一行不合礼仪就睡不着觉,这样内外兼修,终成一代大家。
三是成就巨大。先祖文清公一生学业精专又笔耕不辍,著有《文集》24卷,《读书录》及其《续录》23卷,《从政名言》《理学粹言》等其他作品数卷,共百余万字,是众所公认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从思想成就上看,他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开明代道学之基”,被尊为“明代理学之冠”。他继承发展宋代程朱理学思想,提出了“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的唯物主义气理观;他倡导“复性”说,主张躬行实践真理,开启了求实理、务实用的实学思想和学风,被尊为“实践之儒”。
四是备极哀荣。他去世后,朝廷追赠了官职、谥号,为他修建了陵园、祠庙,这都是非常难得的礼遇。但还有两项荣耀更值得一提。一是他过世不久,他的著述《读书录》就被公开刊刻发行,充作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生的教材;二是在他去世百年后的隆庆五年,朝廷降旨将他从祀孔庙。他不仅是明代明旨从祀孔庙的第一人,还是我们山西继王通、司马光后从祀孔庙的第三人。这里头也能看出他颇高的文化地位来。
三个名号
薛先生讲得有味,大伙也听得入神。看他停下来,我又问:“怎么不讲你们先祖的廉政故事呢?”“这也是我要给大家汇报的重点哩!”薛吉生先生呷了口水,接着讲了下去。
他说,薛瑄一生陆续居官24年,担任过大大小小官职近10种。不论出任何职,他都做得有声有色,清正廉洁都是其为官施政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薛瑄的清廉,不是矜于名节,也不是畏于法度,而是对自己“读正书、明正理、亲正人、存正心、行正事”主张的躬行实践,是基于一种文化自觉或对理念的坚守,尤为难能可贵。
薛瑄的廉政故事很多。从三个名号就看得出来。
可从“河东布衣”看他的清廉。薛瑄一生以“河东布衣”自许,安贫乐道,清正廉洁,对生活条件从不计较。担任京官五年,才在京城买了间房子,小得仅能放下一张床。屋里光线昏暗,又没钱买窗,就找了一只废车轮装上。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车窗记》,满意地说:“是居虽小而心则大也。”甘守清贫自然为官清廉。他任监察御史时,曾监管湖广银场,管辖湘西20多处银矿。许多人都觉得是件“肥差”,但他却以唐诗“此乡多宝玉,切莫厌清贫”自警,坚持一介不取。在任三年,“黜贪墨、正风俗”,有效规范了银场秩序;离任时两袖清风,写诗明志说:“莫言白笔南征久,赢得归囊一物空。”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纷纷建造生祠纪念他。
可从“铁汉公”看他的刚直。薛瑄主张“为政以爱人为本”。在都察院、大理寺任职时,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坚持为民请命、平反冤案,在任上“平反全活无数”。任大理寺卿时,曾发生了一件苏州饥民火烧富户房屋潜逃的案件,内阁大臣将事件定性为叛乱,无辜牵连的百姓多达500多人。薛瑄据理力争,坚决依法办案,最后仅惩办了几名首犯。他的刚直还体现在不畏强权上。明代特务机关横行,多数人都畏而却步。但他刚到大理寺任职,就平反了锦衣卫制造的冤案十多起,引起了锦衣卫头子、大太监王振的嫉恨。不久,王振的侄子串通他人诬告一名妇女杀人,判了死罪。薛瑄仔细剖析案情,洗刷了其中冤情。王振更加恼恨,就唆使一帮官员弹劾薛瑄贪赃枉法,将他打入死牢。薛瑄泰然自若,说:“辨诬得咎,死何愧焉!”每天手捧《周易》诵读不休。事迹传开,人们就尊他为“铁汉公”,纷纷出面搭救。王振见众怒难犯,只好将薛瑄罢官了事。
可从“南京好官”看他的规矩意识。现在我们强调讲规矩,薛瑄当年就最讲规矩,从不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三拒杨士奇”的故事,就能反映薛瑄的原则性。杨士奇是当朝首辅大臣,声望很高。薛瑄考取进士后,杨士奇听说他学问很好,就想聘他训导子弟,薛瑄以祖父母亡故,要回乡守孝为由推辞了;守孝期满,杨士奇举荐他担任监察御史,并派人邀请,希望结识薛瑄,薛瑄却说,“我的职责是弹纠官员,按规矩不能私谒公卿”,再次拒绝;后来杨士奇在朝堂上看到薛瑄,上前表达结交愿望,薛瑄又以“朝间会见,不合朝仪”为由拒绝。“三拒杨士奇”不仅使薛瑄名声鹊起,也使他受到杨士奇等一批正直大臣的敬仰。后来他到南京做官,恰逢太监金英来视察,当地官员奔走趋奉,只有薛瑄不予理睬。金英不以为忤,反而感叹说:“南京好官,唯薛卿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其身正,不令而从”吧。
故事讲完,众人渐渐散去。我独自站在几株古柏下沉吟起来。薛瑄一生喜爱松柏,曾写下“松柏每期冬雪茂,春花不逐艳阳开”等著名诗句。这一株株老枝铁干、挺拔向上的古柏,不正是他伟岸人格的写照吗?
〖相关链接〗
薛瑄微档案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南薛里(今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永乐十七年,河南乡试解元,次年甲榜荣科,考取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东督学佥事、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右丞、大理寺卿等职,官终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直内阁。天顺元年(1457年)致仕,天顺八年(1464年)亡故,享年76岁。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又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薛瑄一生陆续居官24年,大多执掌监察、法纪,期间严于律己,勤廉从政,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 谢振中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