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忻州(08月30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08月30日)
- 黑茶山下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07月26日)
- 在黄河碛口感受革命老区文化振兴(07月22日)
- 第八届中国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杂粮面食文化节开幕(07月21日)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晋南威风锣鼓擂威风
发布日期:2016-06-22 11:22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董文达
《祖国颂》 刘音青摄
《威风锣鼓敲起来》 刘丹摄
相传始于4000年前的唐尧时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一个地方一套锣鼓,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口相传
6月8日,由临汾市文化局主办,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6年文化遗产日非遗宣传系列活动在临汾古城公园主会场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
当日上午9时,临汾古城公园已是人山人海。人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区、传统技艺精品展示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互动区,饶有兴趣地观赏、品味、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人魅力。刚从北京申办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赛场上归来的洪洞县白石村的农民威风锣鼓队员,一大早就赶来活动现场。33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头系白毛巾,身着黑衣裳,拉开架势一站,气场十足。满场驻足观望的人们呐喊着:“擂起鼓来!擂起鼓来!”但为了不影响高考的孩子们,期望中的震天锣鼓没有敲响。心有遗憾的人们仍然向这些一辈子传承威风锣鼓的老艺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敬意!
再早几天,在北京争夺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的舞台上,置身洪洞大槐树的背景中,13位七八十岁的老鼓手,头系白毛巾,身着黑衣裳,敲响振奋人心的锣鼓,鼓声震天,锣声动地,短短一分钟表演,营造出现场极为浓烈的气氛,震撼了观众,也征服了30位评委专家,齐刷刷亮出300分满分。满分沸腾了全场,名震中外的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南威风锣鼓再现威风。
晋南威风锣鼓,俗称打锣鼓、打家伙,因其演奏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洪洞一带的老百姓就把打锣鼓叫作打威风。又因威风锣鼓主要流行在山西南部的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霍州市、汾西县、新绛县、万荣县和永济市,故又有了晋南威风锣鼓之美称。
广义上的威风锣鼓,特指流传在晋南大地的各种锣鼓文化,如花鼓、转身鼓、鼓车等。狭义上的威风锣鼓,则特指主要流行在平阳大地、以鼓、锣、钹、铙四种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的民间传统打击乐。
据晋南威风锣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湖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庆云介绍,威风锣鼓相传始于4000年前的唐尧时期。帝尧是我国上古的五帝之一,司马迁赞扬其:“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月,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训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尧深受百姓爱戴,晚年为了找到一个可靠接班人而遍访各地。一日,在今洪洞历山一带,尧遇到心地善良的青年舜,经多方考察很合心意,于是将社稷禅让给舜,并将一双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出嫁时,两女的娘家羊獬村村民敲锣打鼓送姑姑到历山村,婆家历山村村民敲锣打鼓送娘娘回羊獬村省亲。接姑姑迎娘娘习俗流传了4000多年,威风锣鼓也随之敲响了4000多年。
威风锣鼓的音乐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洪洞的威风锣鼓,欢快、热烈、深情;霍州的威风锣鼓,勇猛、刚劲、激情;汾西、尧都区的威风锣鼓则粗犷、豪放、张力。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威风锣鼓曲牌很多,据王振湖和宋庆云介绍,这些曲牌有200余首,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根据古代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起名,如单刀赴会、二仙盘道、三战吕布、四马投唐、五马破曹、张飞擂鼓、小唐王乱点兵、天下归唐、唐王大德胜等;二是根据声响的音乐形象起名,如风搅雪、厦坡里滚核桃、狗咬阵、吃凉粉、老虎上山、老虎磕牙等;三是按音乐的结构特点起名,如乱如麻、解不开、跌山坳、乱插花等;四是按数字的顺序排名,如一点子、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九点子等;五是以地名和民间习俗为名,如洪洞走亲习俗中的曲牌西河滩、东河沙、上路垣、笑回乡等等。这些曲牌由帽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由多种曲牌联缀而成锣鼓经。
晋南威风锣鼓曲牌的传承大都是区域传承,一个地方一套锣鼓,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口相传,严重影响了威风锣鼓在更广大区域的传播。老文化工作者王振湖和宋庆云历经数载,对口口相传的威风锣鼓曲谱进行了搜集、整理和译解,为威风锣鼓的普及、推广作出巨大贡献,王振湖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南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宋庆云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从表现形式上看,晋南威风锣鼓除浮山县采用架子鼓形式外,大都为挎鼓表演。即鼓手们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通常采用沿街行进表演和广场花样表演。行进表演,一般是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停下来,拉开架势敲打一阵子。若是两队相遇斗起鼓来更是好看。广场花样表演则以气势见长,鼓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一个个彪形大汉,挎着几十斤重的大鼓,上身自然后仰,下身骑马蹲裆,随着鼓槌节奏上下跳动。高亢时,鼓声山呼海啸,飞瀑击石,声势雄猛,催人奋进;低缓时,鼓声像潺潺流水,跳石越涧,似隔山望河俚歌对唱,余音轻袅绕耳,令人陶醉。最精彩莫过于鼓手们的鼓技炫耀,或双手绕花、或掏打绕花、或绕花漫头,双手变幻奇妙无穷;锣手们,左手持锣,右手持槌,槌转锣舞,姿态舒展挺拔。转槌、抖槌、翻槌、挑槌、甩槌、盘槌,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钹手,大八字站立,姿态舒张开放,双手挥动大钹在头上方舞动,上下翻飞的大钹,金光闪烁,场面十分壮观。再加上钹手们单翻花、双翻花、分手花、盘手花、十字花,斜叉式拍、单手扣拍、大蹲扣拍、大起仰拍,常常是以花哨取胜;铙手们的表演技巧体现在转和险上,擦拍时,双手抠握铙的把柄多在胸前,上、下、前、后擦拍。高潮时,铙手们最精彩的动作是空中抛铙,金色大铙旋转着升向空中,低至四五米,高到七八米,瞬间稳落手中的绝技令观众惊叹不已,总是赢得掌声雷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晋南威风锣鼓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1988年参加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开幕表演;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国庆40周年专题文艺晚会《我爱你中国》电视录相;1990年在举世瞩目的亚运会上敲响了威风锣鼓。连续3年赴京表演的晋南威风锣鼓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一举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民族鼓乐”“黄河之魂”“中华第一鼓”“天下第一鼓”。一时间,华夏大地掀起了威风锣鼓热。据王振湖统计,从1990年至2009年,先后有百余名威风锣鼓教练赴全国各地传授锣鼓技艺,让威风锣鼓这朵民族之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花结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临汾市锣鼓之乡牌匾。2006年,晋南威风锣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晋南威风锣鼓,集音乐、舞蹈、杂技于一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黄河儿女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美学的研究中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董文达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