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忻州(08月30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08月30日)
- 黑茶山下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07月26日)
- 在黄河碛口感受革命老区文化振兴(07月22日)
- 第八届中国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杂粮面食文化节开幕(07月21日)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三晋红色收藏第一人
发布日期:2016-06-24 11:31 来源:忻州晚报 作者:石俊文 刘 睿
今年49 岁的代县新高乡赵村农民董新富,20 多年收藏红色文物上百万件,星罗棋布于700 多平方米的“红色博物馆”内,被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马良忠称赞为“三晋红色收藏第一人”。
董新富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为社会保留了珍贵的红色文化记忆。他收藏的文物接连不断地被拍摄红色影视剧的剧组租赁去,作为真实道具和背景史料。这些红色文物让人参观之后感到十分震撼和感慨。在尊重和热爱红色文化方面,董新富为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增了光添了彩。
一本小人书激发收藏兴趣
董新富八、九岁时,父亲将一本《地雷战》小人书奖励给他,构思精美的图画、激动人心的故事,让董新富立刻迷上了小人书。为了让父亲给自己买更多的小人书,董新富几乎做到了父亲要求的一切。“在当时看来那只是一本本讲故事的书,但它们对我的影响十分大。”董新富这样觉得。正是这些小人书,让孩提时的他对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有了强烈的敬仰之情。小人书上的一幅幅图画,为他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英雄形象,这也让他有了收集所有和这些英雄有关物品的愿望。
董新富长大成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虽然自己的时间少了很多,但他依然坚持收集各种与英雄有关的物品,大到一米多高的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画像,小到红军使用过的斗笠、电话机、医药包等等。
因为痴迷于收集红色文物,很多亲戚朋友都叫他红色收藏“痴人”。“痴人就痴人,这些记录了我们民族解放、社会发展、国家复兴的物件,都是无价之宝。”董新富坚定地说。
建起博物馆收藏红色文物
在董新富20 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已经收集到了上百万件红色文物。收藏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但是董新富认为,越是艰辛就越能感受到传承红色记忆的那份责任。
这么多年来,只要有藏品的线索,不管路途多远、困难多大,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在一次收藏活动现场,董新富听说河北省平山县可能有一批关于《白毛女》的藏品,他便立即动身赶往平山县,辗转见到了这批藏品的主人。可这位收藏爱好者也很珍惜自己的藏品,不愿转让,后来甚至都不愿给董新富开门了,可他还一直坚持,最后用自己的诚心和诚意打动了这位收藏爱好者,收购了整套《白毛女》藏品。“在转让后,这位藏友告诉我,平山县是白毛女原型所在地,他本不想转让,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董新富说。
董新富的“红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批特殊的客人。许若军、马良忠、乔亚丁、孙海清、颉林、刘天军、郭永莉等来自收藏界和艺术界的专业人士都曾参观过“红色博物馆”。
看着那一件件熟悉而又记录了当年峥嵘岁月的红色展品,大家十分感慨,郭永莉参观后认为:“这些东西非常珍贵,承载着浓厚的红色文化记忆,需要我们好好保存和学习。”“希望通过我的收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创立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了解我们祖国今天所取得成就的艰辛和不易;希望大家都能铭记当年的历史;希望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继承与发扬。”董新富说。
20年藏品百万件
“我收藏这些物品,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能留下一份记忆。”董新富说。曾有人专程从太原赶到代县,看到董新富的收藏品后,开价三千多万元,希望将这些藏品全部打包收购,却被董新富婉言谢绝了。
面对一件件珍贵的收藏品,对董新富而言,不仅是金钱的价值,更是情感的付出。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藏品,他专门在县里租了一间近700 平方米的储藏室,建起了“红色博物馆”,给上万件藏品安置了“新家”。
走进“红色博物馆”,董新富会陪参观者欣赏藏品,如数家珍地充当讲解员,不停为大家介绍藏品所表现的主题和背后的鲜活故事。
“红色博物馆”靠近中央的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25张水彩画,这是反映土地革命全过程的整套画作。一面墙上还悬挂着几十套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主题的水彩画,“这些水彩画,完整的一套有一千多幅,收藏全了才有价值,缺一不可。”董新富指着自己的藏品激动地说。水彩画下面的桌子上,放着一排毛主席的老照片,时间跨度从上世纪初一直到七十年代,这些照片并非翻版印刷品,全部是当年冲洗出来的。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整齐地摆放着一套套报纸合订本,其中就有1945年的《新华日报》。外侧的柜子里,立着一本本纪念册,里面全都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的票据、存折、契约等。
事实上,董新富的藏品中,大到毛主席雕塑、宣传画,小到票据、胸章,凡是与红色主题有关的,只要自己力所能及,无论多小他都全部予以收藏。从晚清、民国,到抗日战争、解放初期,时间跨度逾百年。正是董新富20多年的坚持,才让人们能够有机会看到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的红色收藏品。
为一张票六次登门
“我的第一件收藏品,是一张火车票。”董新富手里捧着一个硬纸片说。那是他27 岁时,用3 毛5 分钱买来的。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董新富每个月都会从并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一的钱用于红色收藏。董新富在收藏过程中所付出的,远比这三分之一的收入多得多。
20 多年来,只要有了藏品的线索,不管路途多远,也不分时间早晚,董新富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几年前的一个深夜,董新富在入睡前接到一位藏友的电话,得知在陕北延安一个偏远乡村,有老乡准备出售一批解放战争期间的报纸。董新富立刻驱车动身,到达延安后,来不及吃饭喝水,就在朋友的陪同下,前往目的地。那个交通闭塞的小村庄,仅有的一条道路路况不好,汽车勉强能通行,可偏偏刚下过大雨,在距离目的地尚有几公里时,汽车抛锚了。董新富拒绝了朋友改日再来的劝说,徒步前往该村。到了以后,主人碰巧有事外出,他就在村里一直等,直到主人归来。翻看报纸时,董新富意外发现报纸里夹着一张“边区票”,他没有直接夹在报纸中带走,而是当即向主人提出收购,却被拒绝。票据主人介绍,这张“边区票”是他的奶奶传下来的,奶奶去世前再三叮嘱他要好好珍藏。奶奶的遗愿,让主人不愿意转让它。
此后,董新富每天都来村里,与那位老乡商量,希望他能改变主意出让这张“边区票”。第六天,老乡终于被董新富的诚信、诚心打动,将“边区票”转让给了他。在20 多年的收藏之路上,董新富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类似的经历。
儿时梦想不改初衷
“无论付出多少艰辛,我觉得都是值得的,这是我儿时的梦想。”董新富说。他坦言,生长在那个年代,经常听长辈讲解放前的故事,而自己也经历了解放后日子越过越好的过程。“没有共产党,我们现在的日子不会这么好。”董新富说,正是因为这份对党的热爱,他从幼年时开始,就对与红色有关的一切充满着兴趣,成年之后,尽管需要为生活奔波,但从来未改初衷,当一名红色收藏家的梦想,始终埋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新富对红色文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他看到一些人对此类物品的收藏意识淡薄,把珍贵物品当成“废物”,直接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收藏品散失、变质,甚至有被毁弃的危险,他很惋惜和痛心。
在收藏过程中,董新富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藏品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缺乏专业严谨的分类,没有成系列保管,鉴赏起来也没有系统性。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近年来,董新富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将自己的上百万件藏品整理、归类,并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这才有了现在的“红色博物馆”。
“作为收藏人,除了享受收藏过程中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东西得以妥善保存,能够传承红色文化,为大家了解相关年代的历史,提供足够的史料支持,让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得到充分继承和发扬。”董新富这样说。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