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忻州(08月30日)
- 2023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临汾(08月30日)
- 黑茶山下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07月26日)
- 在黄河碛口感受革命老区文化振兴(07月22日)
- 第八届中国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杂粮面食文化节开幕(07月21日)
- 石楼—那是一片红色热土(07月13日)
- 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关爱 共同的情怀(06月02日)
- 校园关爱 晋绥情怀(05月26日)
- 不辜负老区人民的厚爱(05月17日)
赵树理监漳的旧居
发布日期:2016-06-29 10:27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史莉
赵树理在监漳的旧居
赵树理使用过的桌子和油灯
1955年第一版《三里湾》
赵树理旧居门前的古树
他帮助当地试办了监漳东社和监漳西社
编者按: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
6月23日,是一个阴雨的日子。出武乡县城,东行25公里,到达监漳村。
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子,因1951年春晋东南地区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赵树理到此协助建社而闻名。村前的浊漳河悠悠地诉说着往事,村东有一处绿树掩映的宅院,大门前几株古树枝繁叶茂,像静默的老人,见证着岁月的风雨变迁。这所老宅的主人崔晋义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67岁,和老伴现在镇上居住。院里几近荒芜,地上长了不少茅草,崔晋义指着院子正面的一孔窑洞说,赵树理当年在监漳村便是在此居住。
往昔的岁月已然远去,破败的老窑洞,因年久失修,几近倾圮,外墙上支了一根木椽,墙基历经风雨剥蚀浸泡,墙皮已经泛黄脱落。屋内散乱地堆着杂物,墙皮也是多处剥落,一盘土炕上放着煤油灯、陶罐等旧物什,重彩的炕围画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墙上、窗户上也是支了木椽。
二
崔晋义回忆说:那时父亲崔春发是副村长。记得一天下午,县委办公室的韩福旺和村干部任磨成、魏天良领着一个高个子的人进来了。这个人扛着一卷简单的行李和一个旧帆布挎包,看起来土里土气的。老韩给父亲介绍说:“这是老赵,赵树理同志,就住在你家。”
老赵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官架子,住在我家东屋。早上早早起床,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参加村上的会议时,总是认真聆听,认真做笔记。特别是在听到人们争吵时,总是专心听仔细想,回到家后伏案不停地写,有时还自己笑。老赵问问题总是问得很仔细,还送了我家一部很时尚的脱玉米机。老赵对我们的家事也很关心,婆媳之间、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要察访。人们说,老赵吃穿不讲究,社员们家里的大事小情却十分关心。老赵说他在抗日战争时曾在武乡工作,也到过监漳村,今天来是故地重游,就像回到老家一样感到十分高兴。父亲称赞老赵出过书,编过报,是天下无人不晓的文昌爷。老赵笑着说:“好了,我既然是文昌爷,你家就是文昌庙了。”一句话逗得大家都乐了。
三
记者在武乡采访了崔晋义的哥哥、武乡县原体改委主任崔晋峰,并看了他的回忆录《沧桑岁月情》,他在文章里追述:赵树理进村以后,除了参加各种会议以外,不是在田间工地参加劳动,便是在老百姓家里和主人拉家常。进村时间不长,村上的老羊工、放牛的、老石匠都和他交上了朋友。我经常往他屋里跑,给他扫地、端水,请他给我讲故事,他教我吹笛子、拉胡琴。老赵担心我误了上学,误了作业,他常常让我给他汇报在校学习情况,还随时检查我的作业。他说:“你们小孩子,任务就是学好功课,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老赵临走的前几天,送给我一本1946年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麻纸本《李家庄的变迁》,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为了做好建社的宣传工作,老赵一进村就抓了三件事:一是大众黑板,在人群集中的街头、饭场和村口搞了6块大众黑板;二是按照村民居住情况,分片建立了9个读报组;三是通过整顿村剧团,建立了俱乐部。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他依靠青年团、民兵、妇女等村级组织,吸收民间艺人、回乡知识青年建立了编写组、板报组、演唱组,挑选了读报员。在老赵的协助指导下,台上唱的,黑板上写的,读报员讲的主要有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试办农业合作社的方针和原则;二是朝鲜前线重要战事新闻;三是本村的好人好事;四是社会主义美好愿景。记得建社初期,集体缺乏实力,购买牲口和新式农具有困难,翻身农民程四元把土改后自己勤劳苦干、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20万元存款(旧币,当时折合小米1800斤)取出来入了社。老赵及时抓住这个典型,发动编写组编写了演唱材料和大众黑板文稿,演唱组立即进行排练。记得那几天,台上唱的、黑板上写的、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都是程四元的先进事迹。入社农民积极投资,农业社的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小说《三里湾》中的许多人物原型就取材于监漳村的村民。
链接:1951年春,赵树理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来到监漳村,同农民群众一起开会学习,一起上地劳动,一个锅里吃饭,一盘炕上谈心,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赵”。这一年,长治地委分别在7个县共试办了1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在监漳试办了监漳东社和监漳西社。后来,赵树理以监漳村为主要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三里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农村重大变革的光辉历史。本报记者 史莉 文/图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