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美丽乡村 梦开始的地方

发布日期:2016-07-19 11:23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山西日报
    前不久,为争夺2016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各市主政官员纷纷公开亮相,在电视上面对广大观众,登台演讲,争取选票。主办城市最终花落大同,也是在电视上公开发布。无独有偶,7月8日上午,运城市13个县(区、市)为竞争2016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名额,再次上演了当政一把手同台角逐、现场推介、答辩相争的一幕。
  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文化肇始于此,中华民族文明史发轫于此。难怪有人说,美丽乡村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温暖的向往,是许多城市人圆梦之旅的选择。或许,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成为香饽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名额被争夺,都与此有关。
  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先“打擂”挑战!在全省还是第一次。省财政下达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6亿元,名额只有16个县,让参选县的一把手同台“打擂”,现场推介、答辩、打分、评比,层层过关,决出胜者。不仅保证了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而且便于充分用好财政资金,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各级各地评选“最美乡村”,到古村落越来越受到保护;从农家乐的兴起、乡村游的升温,到全家游的增多、自驾游的普遍;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到“记得住乡愁”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乡村不再冷清,重回人们视野。今天的美丽乡村,不仅等待被发现、被关注,更需要去保护、去建设。惟其如此,才能使美丽乡村不断涌现,保持特色,得到发展。
  “美丽中国”需要“美丽乡村”。三晋大地上,那些或原始或秀丽的乡村,如一颗颗钻石镶缀,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以古老的建筑特色、秀美的田园风光、天然的地理风貌、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展现出淳朴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经过投票评选的60个“最美乡村”更是佼佼者,不仅底蕴深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而且多靠温泉度假、山岳养生、文化体验等取胜。
  其实,美丽乡村又何止是蕴藏着旅游商机,而不是涵养传统文化、古老文明的源头活水呢?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的根脉,面对城镇化的汹涌浪潮,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中国的精气神?如何让农村不凋敝、不废弃,不丢文化底蕴、不褪乡愁本色,具有面向未来、向上生长的力量和生机?这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所以,美丽乡村是梦开始的地方,理应有更深刻的涵义,更高远的眼光,更广阔的视野。从经济层面讲,它意味着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结合体。从社会层面讲,它蕴含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讲,它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其根本特征,则是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更进一步讲,那广袤的乡土上,无数赤子的乡愁是无处不在,而不是只局限于古村落,只囿于具备了旅游开发价值的个别村。同时,乡村之美的呈现也理应各有特色,既利用生态资源,也挖掘人文资源,或突出自然风光、田园野趣,或主打历史古迹、风土人情,从而实现多元互补、差异竞争,避免同质化和审美疲劳。
  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只抓重点,不及其余,而应普遍重视,整体推进;也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标准,而应百花齐放、各美其美,既要有田园风光型、现代乡村型,也要有古朴农庄型、民俗文化型。同时还要意识到,历经改革开放,乡土中国正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绝不能为了金山银山而失去绿水青山,更不能因为口袋富了就罔顾脑袋空了,明知“文化饥渴”“文化沙漠”存在,却视而不见、任其蔓延。徐补生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