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一代文宗元好问的家国情怀
发布日期:2016-08-24 10:29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山西日报
元好问曾任河南镇平县县令等职。他廉洁奉公,芳名留世。今年8月10日,恰逢先生诞辰826周年纪念日,笔者一行专程赴遗山墓园拜谒,感受
〖核心提示〗
遗山墓园位于忻府区韩岩村西北约200米处,内有元遗山墓和野史亭。2013年5月2日,忻州市对遗山墓园进行了修复改造,历时140天。这次改造是继民国十三年(1924年)之后又一次大的修缮。改造后大门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68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正门、陈列馆、碑廊、元好问铜像、石碑坊等。从整体上看,现在墓园内可分为广场、野史亭和元墓三大部分。丙申初秋农历七月初八,即8月10日,万木葱茏,花红柳翠,我们忻府区作协多位文友一起再次来到墓园,详细浏览了墓园风景,观看了墓园内的主要建筑,到陵墓进行了虔诚拜祭,并通过电话采访了忻州市元好问研究的著名学者、年届80岁高龄的薛喜旺先生,核实了个别历史事件,透过800余年的风云,深刻感受到了一代诗人元好问的家国情怀。
倾心吟唱绝妙诗篇
元好问生于秀容县(今忻州市忻府区),青年时代在此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中年后一直至晚年,多次又从客居的外地回归故里,特别是在晚年,他在家乡人民的帮助下修建野史亭,开始了艰辛的编撰野史工作。
元好问对家乡充满着热爱之情、留恋之意。元好问一生写就1300余首诗歌,其中直接咏叹家乡的诗歌有30余首。这些诗歌直抒胸臆,雄伟瑰丽。《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十首)《野史亭雨夜感兴》《读书山雪中》《读书山月夕》(二首)《家山梦归图》(三首)陀罗峰(二首)《初挈家还读书山》等是其代表作。在《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十首)中,诗人对忻州秋季系舟山的风景给予了独到的描绘和赞誉:“霜气一匮薄,杳杳秋山空。临高望烟树,黄落杂青红。造物故豪纵,穷秋变春容。锦障三百里,不尽台山东。”在《读书山月夕》中同样如此:“层崖多古木,细路深莓苔。柴门开晓日,云际青山来……胡休对明月,树影含清华。墙东有湾池,敲枕听鸣蛙。”在对家乡美景尽情吟唱的同时,诗人更多表现出的是热爱之情,在《家山梦归图》中写到:“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系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河一线明。万里秋风吹布袖,清晖亭上依新晴。”如此赞颂忻州山河之诗句,如今令我们后辈读来体会更深。
殚精竭虑民本为怀
金哀宗正大三年秋,元好问从国史馆编修调任河南镇平县担任县令;1227年春夏之交,元好问调任内乡县担任县令;1228年其母病逝,他回内乡县白鹿原丁忧。1231年服满后又任南阳县令,直到八月调任京城任职。
元好问少有经世济国之大志,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做官从政、经世济民是他的理想。为此他三任县令,所到之处,民称贤能。河南《内乡县志》记载:“元好问在内乡任县令期间,为官清正,勤于政务,催民农桑,安抚流亡,不负皇命,乐于助民,调任内乡时,百姓攀辕卧辙,挽留不舍。”留下很多佳话。
元好问在这三地为县令期间,正值战火烽起、国遭危难时刻,征租催课,是县令的主要工作,因此县令工作难干,孤苦的心境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诗《镇平县斋感怀》中他写到:“老计渐思乘款段,壮怀空拟漫峥嵘。西窗一夕无人语,挑尽寒灯坐不明。”面对艰难的征粮纳税工作,他陷入两难:一是要如数向朝廷上缴赋税;二是要尽量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能够维持生计。因此在这两方面权衡,纠结,使他很是痛苦,他在《宿菊潭》诗中写到:“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住,问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不可违,鞭扑伤汝肌。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他一方面禁止吏卒深更半夜到百姓家叩门要钱,同时真诚地告诫百姓,一定要按期缴纳赋税。
针对内乡百姓缴纳赋税后的生活困难问题,他划线立碑,安排民众垦荒;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及时组织民众耕作,使田野呈现出葱绿的喜人景象。在《偶记内乡》诗中写到:“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牛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梨春事最关情。”表达的正是他对农事的关心;他还及时开仓放粮,对民众进行赈济。同时拿出微薄的俸银,及时捐助特别贫困者。极大缓解了内乡的官民矛盾,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的口粮问题,保证了内乡的社会稳定。
他对廉吏十分推崇,认为做一个能吏并不很难,而要做个公正的廉吏,那会十分艰难,个中缘由我们现在不难理解。他在诗《薛明府去思口号》(七首)第一首中这样写到:“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在第三首中这样写到:“麋鹿山中尽,公厨破几钱?只从明府到,猎户得安眠。”在第四首中写到:“木案人何罪?累累满狱中。只从明府到,牢户二年空。”把一个清廉无私、执政为民的薛明府进行了多番赞颂,而这位薛明府又似乎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矢志担当亡国史志
金哀宗天兴二年春,金国西面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国。四月,元好问随同金朝官员被俘至山东聊城。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蒙古国灭金国,元好问一心辅助的金国终于垮台。
元好问深知,金国灭亡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自己作为金国旧臣,此时已成为一介遗民,由于多种原因,要让自己辅助新朝已不可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审时度势,继续担起历史重任,以“国亡史不可亡”为己任,于蒙古太宗十年(公元1238年)八月从山东冠氏启程,十一年(公元1239年)夏萧然一身,身无所带,回到故乡隐居,在乡人帮助下,在女儿元严的协助下,构筑野史亭,采集野史,从事著述,从另一个侧面,再次展现出他的爱国情怀。
元好问修史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一,自身地位低。元好问修史的时候,自身社会地位已是金朝遗民,不是什么朝廷显赫的官员,没有工资收入,生计很难保证。第二,手头资料很少。为此他必须四处采访搜集,寻访遗逸,杂录记载。这会消耗他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他在《野史亭雨夜感兴》诗中这样写到:“私录关赴告,求野或有趣。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展转天未明,幽窗响疏语。”其中“衰迟私自惜”,正说明年龄对他的挑战。第三,修金史风险大。因为作为史料,应该客观公正,对历史上存在100余年的金朝而言,也有鼎盛的时候,也有奋发有为的时候,而要如实客观记述这些,元朝是否允许这样?如果元朝以“图谋不轨,反元复金”罪名相扣,作为做过金朝官员的元好问又何能担得起?
面对困难和挑战,元好问迎难而上,没有退缩。他争分夺秒,奔波在晋冀鲁豫等地,全力以赴完成修史任务。先后完成《中州集》《壬辰杂编》《金源君臣言行录》《南冠录》等书,共计百万言,为元人撰写金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记载:“元人修《金史》,多本所著,故于三史《辽史》《金史》《宋史》中,独称完善。”诚如其学生郝经在《元遗山先生墓志铭》中写到:“每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兴,己所当为;而国史实录在顺天道万户张公府,乃言于张公,使之闻奏,愿为撰述。奏可,方辟馆,为武安乐夔所阻而止。先生曰:‘不可遂令一代之美泯而无闻’,乃为《中州集》百余卷,又为《金源君臣言行录》。往来四方,采访遗逸,凡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亲为记录,虽甚醉不忘,于是杂录世事至百万余言,捆束委积,寒屋数楹,名之曰野史亭,书未就而卒。”诚哉斯言!
一代文宗千古传颂
在中国数千年博大浩瀚的文化史上,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著名的代表人物,而元好问就是备受当世及后人所推崇的金元之际的文化巨星和代表人物。他一生踏遍齐鲁晋豫陇内蒙古陕等多个地方,学问涉及佛、道、儒、史、文、哲、书、画、算、医等众多门类,写作遍及诗、词、歌、曲、赋、论、表、记,疏、碑、铭、志、序、引、颂、书、跋、状、碣、赞、小说、散文、官府公文等众多文体,尤其是诗歌和史料撰述,享誉金元,影响巨大,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蒙古太宗十一年,一代文雄、廉吏元好问回归忻州构建野史亭开始修史,至元蒙古宪宗七年,在河北获鹿寓所病逝,“经走常山三百里,以马舁归葬”(见郝经《元遗山先生墓志铭》),回归忻州安葬,后人对元好问墓园的修复及拜谒和纪念就不曾停止。清乾隆五十九年忻州知州汪本直就带头捐薪修复遗山墓园;民国十三年由当时忻州名人陈敬棠倡议进行第二次大的修复;2013年忻州市进行了第三次大的修复。历代政界、文化界、学术界等慕名来拜访的能人志士更是数不胜数,所写诗文不胜枚举。
采访完毕,面对肃穆葱绿的陵园,高大的塑像,我们的心情感觉十分温暖,由衷敬佩先生清廉高尚的人格,景仰先生伟大的成就,心不由得随着先生的故事,飞翔到广阔无垠的蓝天!
〖相关链接〗
元好问微档案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州(原秀容县)人,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南冠录》等。张斯直文/图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