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右玉县右卫镇 雁影塞边今古传奇

发布日期:2016-10-21 11:55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袁兆辉
分列右卫古城东西街的两座艺术宝库“玉林书画院”
“右卫艺术粮仓”
四周茂密的森林绿地包裹着右卫古城,美丽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时在三春,云呈五彩。古府朔平,历朝要塞。同胞眠于虎口,烽火起自狼台。”
  这是《右玉绿化赋》的开篇语,以点睛之笔概括了右玉县的历史面貌。其实,用它来形容右卫镇,应该更为贴切。右卫镇位于右玉县城西北,自古为北方重镇,现在仍保留着众多历史文化遗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右卫镇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据着重要一席。周伐猃狁,秦击匈奴,唐征突厥、契丹,宋战辽、金,明抗鞑靼,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演绎了多少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在清代,右卫成为朔平府治所,依托杀虎口,成为一个民族交流融合之地,晋北的贸易中心。
  历史上,第一位让右卫载入史册的是鼎鼎大名的赵武灵王,在实行胡服骑射后,赵国军队攻占了原在此地游牧的“林胡”部族,并在右卫设立了善无城。随后,赵国又以右卫为根据地,拿下河套地区,一举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后期的名将李牧、大汉“苍鹰”郅都曾在右卫驻守,打得匈奴人闻风丧胆,十数年不敢南下侵扰。唐天宝年间,名将郭子仪率朔方军出右卫(时称静边城),重创安禄山叛军史岫岩部,打通南下河东、东下河北(道)的战略通道,开创大唐由败退防守到战略反攻的局面。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在对抗鞑靼入侵的一场战争中,右卫城守城明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8个月而岿然不动,直到迎来最后的胜利,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鲜见事例。
  如今,右卫镇依然保留着较完整的土筑城,城墙足有三四层楼高,城周10里,四门及瓮城犹存,东为和阳门,南为永宁门,西为武定门,北为镇朔门,城内遗存有明时的宝宁寺,清时的清真寺、天主教堂等。登上古城墙,小小的右卫镇尽收眼底。踏进古城的老街,让人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灰色低矮的砖木结构民房不知住过多少代了,墙面由于风沙侵蚀多年而棱角消失,街道古朴且带有浓浓的边塞韵味,是一座典型的塞上小城。
  在右卫镇周遭,还遗存着大量的汉、魏、唐、金、明长城和古堡、古关等遗址,其中有北魏长城8公里,明长城87公里,明代古城堡100多座,烽火墩台2000多座,被中国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堡之乡”称号。平集堡、铁山堡等保存完整,成为寻古旅游的胜地,吸引着大量游人参观,还有众多文人墨客、画家、摄影爱好者在此寻找灵感、写生创作。
  除去记载着沧桑历史的古长城、烽火台和九月间依然刚劲的朔风,右卫的自然风光也大可一饱游人眼福。站上右卫古城墙向外望去,只见满眼绿色,四周茂密的森林绿地将古城包裹得恍如翡翠上的白玉,给塞北平添一抹温柔的风致。
  在右卫镇的东北部,一个名叫黄沙洼的地方,过去是40里的流动沙地,如今,松柏苍翠、清风阵阵,春来,嫩芽吐芳,四野清香;夏至,花团锦簇,嫩绿滴翠;秋日,昊天高远,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野趣无限,令人无限陶醉。
  2009年,右卫镇被列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如今,当地正凭借着美丽的田园风光,丰富的历史遗存,厚重的人文积淀,朴实的乡情民风,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尤其是近年来分列古城东西街的两座艺术宝库“玉林书画院”和“右卫艺术粮仓”的开启,拉开了“西口风情”中国右玉油画写生季序幕,目前右卫镇正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油画写生基地,力争使“西口风情”中国右玉油画写生季成为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相媲美的文化品牌。
■小贴士
  怎么去:右卫镇距右玉县城北20公里,到达右玉县城后,可租车或乘坐巴士前往。
  住哪里:需返回右玉县城住宿,推荐永昌国际酒店、玉龙国际酒店、南山美郡酒店、玉林苑宾馆。
  吃什么:右玉盐煎羊肉,一道颇具特色的地方招牌菜。观之,色泽鲜嫩焦黄,肉块有形有样;食之,鲜美爽口,肥而不腻,百吃不厌。其营养丰富,富含各类氨基酸,在当地百姓中有“小人参”之美称。

本报记者 袁兆辉 本报通讯员 辛泰 王日荣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