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面食之乡 品匠心美味
发布日期:2016-11-1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山西晚报
山西,是面食的故乡。“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面,在山西人的眼里,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面在大多山西人心里,绝对称得上是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面在山西人的手中,堪比一项艺术工程,让见过的人叹为观止。
因为山西特殊的地理优势,山多水少、南北温差大,所以这里除了人们最为熟知的小麦之外,还能种植许多的杂粮。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得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山西的面食,一天三换样,保证让你三个月都不会重样。
A 面食文化源远流长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史书中有关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的记载。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山西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烹饪、酿造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山西农业的开发和利用较早,使山西面食在中华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优越的物质基础。
山西面食以风味独特、品种繁多、技艺高超、用料广泛、烹饪多样、浇头丰富而闻名中外。山西面食中的地方风味小吃更是遍及城乡,许多传统名食历经沧桑,久传不衰。
概括起来讲山西面食有三大特点:一是花色品种数不胜数。山西面食的制作素有“一面百样吃”之法,普通的面粉在炊者手中可以做出拉面、削面、刀拨面、猫耳朵、剔尖、擦尖、抿曲、蘸尖、揪片、搓鱼等上百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面饭;二是用料广泛,可以说国内之最。山西面食可用包括小麦面、大米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小米面、玉米面等所有粮食在内制作不同式样品种的面饭,而且各有特色,风味独特;三是吃法多样,独在三晋。山西面食不单是煮着吃的,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风味和着吃,炒着吃,炸着吃,焖着吃,蒸着吃,煎着吃,烩着吃,煨着吃,凉拌吃,蘸佐料吃等等,可谓蒸煮煎炸,焖煨炒拌,花样翻新,品种繁多。
公元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两次来到山西,沿着“丝绸之路”将面食传入意大利。后来,意大利人也喜欢上了面条,将面条种类发展到了四百多种,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细者如丝。风靡世界的意大利“通心粉”,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B 好面配着好浇头
山西面食首先研究的是科学和面。山西饮食业的行话是“冬热夏凉春秋温”。所以,在掌握水温、水量、揉匀等要领方法上,便成为山西面食最基本的技术了。一般和面用水分凉水、温水、热水、沸水四种。如煮水饺,夏天用凉水和面,冬天用温水和面;蒸烫面饺就要用沸水和面;做烙饼,则用7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的热水和面,烙出的饼才能松软,而锅贴、家常饼就要用温水和面了。不同的面食有不同的特点,有软有硬的,还有不软不硬的,这决定用水量的不同。如做拉面,和面要软;做剔尖、拨鱼和面还要软些;刀削面则要比上面几种都要硬。
和面。不论什么样的面食制品,在山西必须把面团揉透揉匀。不论是揉、压等,都顺着一个方向用力。醒面,也叫饧面。任何和好的面团都须置放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醒面的目的。
山西面食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浇头、菜码和作料。山西面食的浇头最为讲究,不同内容的面食在什么季节配以什么浇头,各种菜码以及佐料都有一定规律。每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或者是婚丧嫁娶,打卤面便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夏天到来之后,清凉的麻酱面又为人们带来爽意。秋天到来时,炸酱面的清香从千家万户飘出。到了冬天,羊肉汤面为人们送来温暖。
咸味卤,有素卤、荤卤与荤素卤之分。素卤是指不加任何肉类的卤而言,一般忌用肉和动物油,也不加荤食。加鸡蛋叫全素卤,加猪油及海米等物料叫荤素卤,俗称二荤。各种素荤均以不同季节的蔬菜为主,加上配料、调料制作而成。素卤以清淡、味鲜为主,配料都先用油炸过后再使用,如油炸豆腐以及水浸粉丝、黄花菜、木耳、香菇、豆腐干、酱和酱油、香油等。荤素卤,以各种肉类配以四季鲜菜为荤素卤。净三鲜、半三鲜也是荤素卤。
打卤在山西各地都有,几乎家家都会做,但要说风味独特,莫过“三炝”打卤。这是山西阳曲县的名吃,凡红、白喜事,早餐一定要吃“三炝”打卤面。因为制作精细,要求严格,具有清香、爽口特色,俗话有“让你多吃一碗面,不让多喝一勺卤”的说法。
山西面食除打卤、炸酱外,还有一种煎炒、炝锅,尤为脍炙人口。再者,菜码是吃面不可缺少的,就是一边吃面一边吃着某种时鲜小菜,在山西一年四季都配有菜码和小料,这种菜码和小料现今已挖掘整理出40多种。仅面食席上的菜码就多达25种。这不能不说是山西面食的一大特色。
C 花样繁多百吃不厌
你要问一个山西人,你每天吃面不腻烦啊,他一定会笑着告诉你,面只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一个巧手主妇,会每天把面做出各种花样来。
刀削面是山西人日常喜食的面食,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黏,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醒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黏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看着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猫耳朵也是山西人家庭中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粗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的面食。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佐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十分鲜美。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备受群众欢迎。原是民间吃食,因其筋滑爽口,别有风味,一些宾馆、饭店的厨师,把它推荐给外宾。许多贵宾食后赞不绝口。从此,这种面食也进入了“大雅之堂”。
揪片又称掐疙瘩,也是晋中民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结婚时的年龄为多少就吃多少片。这里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后擀成圆形,切开对折,然后根据岁数先切成大片,再将大片用手分别揪入沸水锅内,捞出后约半饭碗。吃此饭有岁岁平安之意。
在山西还有一种河捞面,类似于陕西和河南的饸饹面,但是做法和吃法有不同。山西河捞主要分布在晋中、阳泉、昔阳、和顺等地,他们以河捞面为日常主食。传统的河捞是河捞床压出来的,在煮熟的面中加入浇头,本地人叫做臊汤。先把和好的面放入特制的“河捞床”内,反复泵压手柄,器具压迫使面条从河捞床下方的许多小孔压出,待压到一定长度后用刀或薄铁片把面条截断,下进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起面速度快,味道可口,而且颇具观赏性。“到山西旅游不尝面食,就等于没到山西。”山西面食文化传统,独树一帜,又博采众长。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除了山西婆姨,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绝”活呢。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本报记者 王茜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