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炎帝农耕 勇尝百草创新担当

发布日期:2016-11-22 10:46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山西晚报
炎帝大殿是高平炎帝陵的核心建筑
明万历年间的炎帝陵石碑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炎帝神农氏作为中华民族发端期的重要人物,对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大作用,并且奠定了以农开国的基础。而高平作为炎帝神农氏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无论是文献记载,遗址遗迹,民间传说,其密集度和丰富性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包括很多风俗习惯也都深受炎帝农耕文化的影响。
    而如今,虽然我们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但农耕文化依然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担当。
  1 高平的炎帝遗址遗存多且完整
    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的炎帝陵。据说,在7000年前的远古时期,神农炎帝就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上党地区种五谷、尝百草、制耒耜、立历法,开创了农耕文明。晚年,炎帝在高平尝百草时误食了一种有毒的断肠草(也有说法是“百足虫”),逝世后长眠于此。
    在现场记者看到,整个炎帝陵的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整个院落依中轴线由南向北为四进三重院落,依次布置有山门、功德殿、始祖殿和炎帝大殿,中轴线两侧分别布置有钟鼓亭、聚贤堂、关圣殿、颂德堂、医药堂、根源堂、碑亭、碑廊等。由于当时正下着小雨,因此景区内并没有看见有游人游览祭拜。
    从山门进入以后,东边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碑廊,碑廊内用彩画的方式展现了炎帝时期的文明,墙壁上还悬挂了很多书画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沿着碑廊一直往前走,就看到一块刻有“炎帝陵”的石碑和炎帝冢。“这是明万历年间的碑,也是全国最早有明确记载炎帝陵的碑,这里所有的一切建筑都是因它而建。”高平市新闻办负责人李强指着石碑说,“在这里,只有这块碑和它旁边的五谷殿是古代留存下来的,其余都是新建的。”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炎帝陵建筑群就是在原来五谷庙的遗址基础上扩建的。五谷殿是炎帝陵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庙宇,旧称“神农上庙”“炎帝陵庙”“五谷庙”,始建于元初,明、清两代均有重修,2004年高平市政府落架大修,五谷殿才得以保护下来。现在殿内供奉的是新敬的炎帝、夫人及太子神像。
    高平炎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贺尔丹告诉记者,“现在五省六地都在说炎帝文化,与炎帝有关的遗迹也是遍布大江南北,但相比较而言,高平的炎帝文化还是最具特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遗存多,而且比较完整,分布的炎帝古庙、古碑等,无论数量、规格还是密集程度,在全国都首屈一指。”据了解,上党地区现存有关炎帝的庙宇共有53座,其中在高平有炎帝陵、炎帝行宫、炎帝寝宫、炎帝中庙、羊头山炎帝高庙等庙宇院落35处。在高平羊头山上有保存完好、价值较大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历史遗存。在石碑记载上,高平境内有关炎帝活动的石碑、石刻数量众多,有110多通,上起魏晋,下至清末民初,总跨1500余年。其中一块就是现存明万历三十九年的炎帝陵碑,是我国有明确记载炎帝陵的碑记石刻,在全国绝无仅有。“这些遗迹遗存的优势也使得海峡两岸的炎帝信众非常认可高平的炎帝文化,在他们看来,高平的炎帝就是鼻祖。”贺尔丹说。
  2 炎帝农耕文化民间流传比较广
    “高平炎帝农耕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民间流传比较广,所表现的民风民俗也比较多,而且影响深远。”贺尔丹说。
    在高平流传有很多与炎帝有关的神话传说。“高平是神农炎帝活动的主要区域,因此,有关神农炎帝种五谷、尝百草、制耒耜、兴医药、做陶器、观天象的故事传说在高平民间俯拾皆是。还有很多反映炎帝活动的村名、地名,有20多处,如神农乡、神农村、炎帝岭。”贺尔丹说,从炎帝误食断肠草,中毒无解开始,难(南)沟、换马,不应(北营),卧龙湾,庄里(装殓),再到跑马岭,一连串的地名,村名,山名,把炎帝从中毒到安葬的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民们对炎帝为民献身精神的敬爱和纪念。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炎帝农耕文化几乎渗透到了高平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也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比如说炎帝姓姜,是古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都从“羊”,因此羊在高平人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上,羊的叫声为“咩”,高平人说第一人称我为“咩”。在乡俗中,春节敬拜祖宗,高平人要用笼锅蒸面羊,元宵节再敬祖宗,要用木板制成的羊样子托羊,七月十五娘家要为出嫁的女儿送面羊。“高平还有很多民俗也都与农耕文化有关。如七月十五老百姓会蒸谷穗,祭祀炎帝,感谢他一年来对农耕的保护,祈祷明年风调雨顺。结婚时家里人会拿上一把黍打姑娘的背,表示嫁出去了。还有冬至摔南瓜,摔碎煮熟然后把它吃掉。这些风俗直到现在还都有。”高平市文联主席王百灵说。
    除此之外,炎帝农耕文化对当地老百姓影响最深的还有祭祀活动。据记载,在元代皇朝曾经派官员到炎帝陵祭祀,《高平县志》也记载,每年四月初八,官方都要举行祭祀炎帝活动,民间祭祀更为普遍兴盛,高平民间有种说法是“四月八,神农活,炎黄子孙都记着,咱们种地全靠他”。王百灵介绍说,“在高平,凡是有炎帝庙的村落,几乎都有炎帝庙会及祭祀神农炎帝的民间活动。只是时间不同,有正月十五,有四月初八,还有七月十五。规模最大的就是神农镇的祭祀,每到四月初八,老百姓都会用轿子抬着炎帝巡游,非常热闹,同时还有很多的民间耍乐,如踩高跷、跑旱船、唱戏等。老百姓把炎帝奉为神灵,而他也确实很灵。自从发现羊头山的遗址遗迹以后,神农镇就风调雨顺,没有下过冰雹,可是在以前却经常下。”
    村与村之间的风俗可能不一样,但却都是围绕着炎帝农耕文化,可见炎帝农耕文化对当地的影响之深远。
  3 现代社会中农耕文化依然很重要
    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文明社会,即使很多生活在村里的人也不愿意种地了,多选择外出打工,农耕文化距离现代社会似乎有点遥远,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了。在文明社会,农耕文化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担当。
    以高平为例来说,它以前是一个产煤大县,但近年来随着煤炭经济的制约发展,转型发展成为当地主要的诉求。“高平最有名的就是炎帝文化,以文化来推动发展,必须把炎帝文化作为转型升级的产业来抓,把炎帝文化打造成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胜地,这对于打破煤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推动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都是很有帮助的。”贺尔丹说。其中的农耕文化在当地就实现了落地发展,以农耕文化园的形式开拓了自己的市场,这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辐射和影响。山西高平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园开发有限公司是高平市委、市政府为全面展示高平炎帝农耕文化,提升高平旅游农业发展水平而批准成立,由高平前和煤业有限公司和中兴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对于前和煤业来说,这也是一次“由黑转白”的尝试。预计未来的农耕文化园,除了农耕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消费外,还会有养生、运动、文化、度假物业等更广泛的功能,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对于现代社会挖掘研究农耕文化的重要性,高平市委宣传部部长牛晓明认为,“我们是农业大国,研究农耕文化最起码是尊重历史,让人们知道中国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在这中间,农耕就很关键,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就来源于耕读传家、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农耕是基础。虽然现在工业发展,文明进化,但我们有必要知道过去。此外,农耕是立国之本,它的意义非常重要,如高平羊头山的特产秬黍是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标准。《汉书·律历志》上说‘以上党羊头山黍度为尺,以定黄钟。’一粒秬黍为基准标志,律、度、量、衡从此产生,这些都和农耕有关。因此对于整个华夏文明而言,农耕文化是正源,如今再次提出挖掘农耕文化,也有寻根的意味。”“从政治角度而言,炎帝更有名的是他的精神,他是华夏开源的精神图腾,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今年高平市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炎帝农耕文化活动,以炎帝农耕文化为纽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海峡两岸的关系,还能增强全球华人的交流和联系,毕竟中华民族同族同宗,血脉相连。”牛晓明补充说,在炎帝农耕文化中,“尝百草、创耒耜”所反映出来的甘于奉献、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炎帝农耕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报记者 南丽江)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