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打造没有围墙的“大景区

发布日期:2016-11-30 10:36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三晋都市报
    地处吕梁山脉的隰县迎来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小雪。虽然寒风凛冽,但没能抵挡住9.5万隰县人民战天斗地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热情——11月18日,隰县县政府与山西西子文化旅游公司签订协议,预计投资6.7亿元,建设紫荆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11月20日,该县电商扶贫大讲堂开课,为广大梨农传授网络销售技能,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打造“北方丽水”……
  今年,隰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该县被列入全国全域旅游试点县的机遇,主动出击,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县委书记李亚丽面对着全县如火如荼的全域旅游县建设,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建设全域旅游县,就是要举全县之力,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层次推进,把扶贫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把隰县打造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大景区’。”
    特色鲜明 进入隰县有看点
  隰县地处吕梁山南麓,临汾市西北部。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三晋雄邦”、“河东重镇”之美誉,建城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7世纪,就是殷商属下的基方部落小国。春秋时期曾是晋文公重耳的封地。隰县又是红色革命老区,著名的红军东征、晋西事变、午城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悠久的历史,给隰县留下了独特而宝贵的旅游资源。据统计,全县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保护单位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共有105处庙宇建筑。隰县遍布红色革命足迹,有多处自然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县城北面的小西天历史悠久,以其精巧绝伦的悬塑艺术蜚声中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该县旅游深度开发的龙头产品,还有七里脚石窟和玉泉寺等著名景点,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宗教文化游。晋西革命纪念馆更是记载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是一处展示我党在晋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点。义泉村毛泽东路居地、上庄中共晋西南省委旧址等景点,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晋西革命游。
  除了以上的晋西革命游和宗教文化游外,隰县种梨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勤劳的隰县老区人民,连续多年在家乡植树造林,发展梨树种植,为家乡赢得了“金梨之乡”、“酥梨之乡”的美誉,玉露香品牌闻名全国。目前,全县果树面积已达35万亩,梨果产业成为该县一大主导产业。梨博园、万亩梨园、紫荆山生态林区等“绿色旅游”景区开始崭露头角。堆金山森林公园、龙凤谭公园、午城黄土地质公园、袖珍公园、九曲凤桥、幼奥中心等城市景观优势明显。
  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可能。
    科学规划 全县旅游建设“一盘棋”
  隰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优势突出,如何让全域旅游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第一道“障碍”。为此,该县制定了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印发了《隰县2016文化旅游发展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为全县各部门确定了旅游的总目标:紧跟旅游需求变化的总体趋势,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在国民经济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以“中华梨都、悬塑之最”为核心,确定“一县三地三特色”的总体定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塑造隰县旅游品牌,进一步促进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拉动经济增长、完成旅游脱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隰县战略性支柱产业。
  记者了解到,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目标,所以在隰县旅游无小事,凡是涉及到旅游的事情,都明确到了具体单位,县发改经信局、县文物旅游局、县文化局、县人社局、县安监局、县工商和质检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等单位,个个头上有任务,把旅游人才建设、打造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等进行了分解,从根本上理顺了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利益关系,调动起了各部门的积极性。
  全域旅游示范区不仅让隰县县域产业、产品围绕旅游转,而且城市功能也围绕旅游转动起来。近几年来,隰县城市建设一改以往缩手缩脚的建设步伐,采取大手笔、大力度对县城进行建设。记者在县城采访时看到,紫川河河水擦城而过,清清的河水中,沿河隰州大酒店等高楼林立,倒映其中。连续5年“山西省十佳卫生县城”的称号名不虚传,县城大街干净整洁,公厕等基础设施布局合理,沿街的广告牌及墙体喷绘,让游客在感慨这个“中国好人县”好人事迹的同时,心里增添了几分亲切感和安全感。
    层次推进 来到隰县留得住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隰县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瞄准创建小西天佛教文化旅游和玉露香梨文化旅游两个“龙头”,全力打造“悬塑艺术之都”和“金梨之乡”两大旅游品牌。“明代悬塑”着力突出“悬塑妙境,心游灵隰”这一主题;“金梨之乡”着力突出“中国梨博园,生态大观园”这一主题,经过倾力打造,使其成为隰县独有的文化基因和符号,带动全县旅游业大发展。
  在建设中,他们开发“三园一线”:博物馆、午城酿酒工艺园区、午城黄土地质公园园区、曹城工艺品文化园区和旅游线路。开发午城酿酒工艺园区。依托午城酒厂一千年的酿酒历史,将酿酒工艺这个省级非遗项目展示于众,让游客在游览、品酒的过程中了解酒的历史,把工业园区变为旅游景区,实现产业的融合。
  开发午城黄土地质公园园区。依托该县250万年独特的黄土地质构造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午城柳树沟建立地质公园,展示黄土高原地质状况,保护黄土高原标本黄土,吸引众多的研究者、地质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
  开发曹城工艺品文化园区。在曹城艺术品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开发山核桃手工艺品、五谷字画工艺、剪纸、刺绣、旋木等工艺,集生产、销售、会展、参观于一体,积极引导民间鉴赏、民间收藏和民间工艺集合会展,开展研究交流,逐步形成新型的文化会展园区。
  规划旅游线路。把现有景点以资源整合的方式打包,形成隰县一日游、二日游路线:七里脚石窟——小西天景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旧址——大观楼——晋西革命纪念馆——万亩梨园——梨博园——红军抗日军总部——晋西南省委驻地——紫荆山风景区——玉泉寺——上天山——石马沟生态旅游度假休闲区。
  打造四大景区,即小西天佛教养生景区、梨文化观赏景区、红色革命体验景区、原始生态林景区。
  小西天作为隰县佛教文化的龙头,在景区营造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拉大景区框架:南至接官坪,与沿线正在建设的温泉、度假、养生区相衔接,北与瓦窑坡垣面相连,全部规划为小西天景区,建设观赏区、养生区、体验区、采摘区、农家乐院落、新石器时代遗址展览馆(接官坪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坡底战国遗址)、瓦窑坡春秋墓葬遗址展览馆、战争遗址参观点(二战区战壕、碉堡、地道等)等。
  隰县作为中国金梨之乡、酥梨之乡,特别是“中国大美梨”——玉露香的盛产地,要着力打造梨都形象。要以“梨”为视觉主体,将梨的形态、文化等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在梨博园或小西天养生景区附近建设梨博馆,开发梨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研发梨文化主题养生产品等,从梨的渊源、传说、故事、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展现梨文化主题。在阳德垣万亩玉露香梨基地或梨博园举办梨花节、梨王选拔赛、梨园果蔬采摘、梨树认领、邀请知名专家对梨进行认证和评定、申创吉尼斯纪录、开发梨文化主题餐饮(梨宴)等活动,让游客进入隰县就能看到、触摸到该县厚重的文化,使城市环境、景区环境成为游客了解隰县的窗口。
  隰县遍布红色革命文化,晋西南省委驻隰县上庄,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先锋军总部路居义泉,晋西事变第一枪在谙正打响,东川一条线连接晋西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可作为该县红色旅游路线。在这条路线上设置情景表演区,可邀请名导演对红色革命情景进行编排,也可将隰县的响铃高跷、秧歌、八音会、转九曲、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起来,由附近村民或固定文艺团队进行表演,与红色旅游景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情景再现、互动参与、寓教于乐的效果。
  紫荆山、石马沟林茂草丰,景色宜人,有天然国有森林20多万亩,被誉为“天然氧吧”。开发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区,将山巅润国侯庙、山腰灵隐寺、焦赞疙瘩、孟良寨、六郎寨、点将台、上天山等众多古迹连成一线,参观位于深山之中的古寺;规划建设避暑山庄、滑雪场、滑草场,打造避暑、生态旅游胜地。同时开展山地自行车赛、马拉松赛、山地拓展、定向越野赛等多种系列游活动,让游人在运动休闲中享受苍松翠柏、云雾缭绕、流水潺潺的自然风光。
  隰县旅游局局长王进说:“这些景区建成后,隰县将彻底打破目前景区高墙内外的区别。外来游客来到隰县后,即使不买门票,也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买头。”
    产业融合 脱贫旅游两促进
  众所周知,旅游是一项富民产业。作为国定贫困县,如何在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同时,和脱贫工作实现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融合,是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所在。
  梨树种植是隰县农民的传统种植业。近几年来,他们发展种植玉露香梨树20万亩,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梨果优势产业区,省政府划定的山西中南部无公害果蔬高效产业区,临汾市政府确定的西山百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2010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玉露香梨生产示范基地县。连年举办玉露香梨花节、采摘节。
  在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前,隰县就对贫困村进行了摸底排查,全县共有扶贫村79个,其中,上报省局具有可开发乡村旅游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庄35个,录入国家旅游扶贫数据库中的有29个。
  在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后,他们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乡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突出乡土特点,确定开发5大重点乡村旅游品类,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
  原生态乡村慢游。在下李乡、陡坡乡、黄土乡、寨子乡等具有山区黄土丘陵地貌特征的山区贫困村,利用其独具北方农业特色的生态环境,以及乡村农舍、农耕景观,开辟体验式试验农田,开展乡村生活体验。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农耕慢游生活体验,形成原生态乡村慢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农业劳作、农村生活和乡土文化。
  乡村农业观光及创意旅游。以午城桑梓村为核心区域,建设规模农业和观光农业基地,引导发展成片种植的农业观光带。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在满足果蔬作物种植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延伸休闲、娱乐和观光功能,形成一批农家乐,培育一批休闲创意农庄、创意农业园,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以小西天、梨博园为依托,在凤凰山周边区域和梨博园附近,大力培育乡村度假产品,打造乡村酒店、乡村俱乐部、乡村度假综合体,建设乡村休闲度假区,满足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度假需求。
  美丽乡村旅游。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以加强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集镇区、国省县道、一村一品及梨果精品示范村等为重点,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科普旅游。以阳头升乡、寨子乡坪城村等梨果种植片区为依托,探索发展现代果业种植自然教室、乡村暑期夏令营基地、教育型农业园、大专院校学生乡村修学基地等乡村旅游业态,形成乡村旅游科普产品。
  隰县县长王晓斌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目前,隰县已经全面启动‘旅游加速度行动计划’,以品牌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撑、服务提升为抓手,以完善法规政策和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实现旅游形象从模糊混乱到鲜明突出,旅游产品从散点布局向协同集聚,旅游设施从落后不足到全方位保障的转变,提高隰县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后,旅游业将成为推动隰县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第三产业升级、脱贫富民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动机’。”(本报记者 郭兆宾 通讯员 梁云云张瑞强)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