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力群版画艺术--版画家|【独山版画】
发布日期:2016-11-30 12:17 来源:独山版画艺术 作者:独山版画艺术
力群 《丰衣足食》
中国现代木刻艺术是在鲁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才得以诞生的。有人称鲁迅是“中国木刻运动之父”。鲁迅极力倡导通过木刻艺术来反映民间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他还亲自编辑出版了多部欧洲版画家的作品选集。在鲁迅的召唤下,年轻的力群拿起了木刻刀,开始了木刻创作,并将原名郝丽春改为力群,意为“为群众出力”。《鲁迅像》是力群创作的一幅最广为人知的版画作品,我国版画大师力群在他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以其深厚而丰满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文化艺术这一无限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拼搏,在他所涉及的多项文化艺术领域里,几乎都有程度不同的建树,从而以独具的特色和异彩在我国艺苑中享有盛誉。
《饮》作于作者初到鲁艺任教之时,是一幅刻画黄土高原农民的肖像式的作品。作者用严密交织的刀触,细密地刻画了人物强健的身躯。阳光感和体积感是这幅作品的动人之处,农民与黄土高原浑然一体,显出一种共有的深厚、朴实和豪迈。
1941年 19.1×14.1cm 黑白木刻 收藏:中国美术馆
力群漫长的创作生涯,大致经历了左翼、延安和晋绥、全国解放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没有新兴版画就没有我力群 “左翼美术家联盟”时期
力群自幼和农民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对农民有所了解,这同他后来在木刻创作上多表现农村生活是很有关系的。1927年,他15岁时,考入了太原成成中学,向赵缵之老师学习写生画和水彩画,成绩一直很好。在那谋生困难的年代,力群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也忧虑着“饭碗”问题。他想将来就靠卖字画维持生活吧,于是他决计学画。1931年8月,他考入了国立杭州艺专。那时,学校向学生灌输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观,艺术与人民生活与社会脱节。而鲁迅则提倡木刻,认为它“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为大众的艺术”,“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力群等一些追求进步的学生也认为艺术应该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可是学校偏偏没有设置版画学科。于是力群、曹白等决定组织起来,在课外学习木刻,于1933年春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通过这个团体学习木刻,并通过木刻来学习表现人民生活和斗争,使木刻成为为劳苦大众服务的艺术。就这样,力群迈开了木刻创作的第一步。同年夏天,他在艺专参加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在力群拿起木刻刀最初的几年里,由于他奔走于杭州、上海、太原等大都市,生活极不安定,只好接触什么就画什么,我们从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中,看到的是病中的工人(《病》)、受难的青年(《三个受难的青年》)、拾垃圾的孩子 (《拾垃圾的孩子》)、采树叶的妇女 (《采叶》)、无家可归的流民(《流民》),表现了作者对于最底层的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于三座大山压迫的无比愤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起民众、仇恨敌人的作用。力群这个时期的作品就艺术表现而言,显然是受苏联和西欧木刻的影响,处于模仿学习外国的阶段。那时学习木刻,既无老师传授,又无先辈指导,也没有木刻技法书作参考,只好从鲁迅先生介绍的一些外国木刻家,如德国的梅菲尔德、珂勒惠支,比利时的麦绥莱勒,苏联的法沃尔斯基、克拉甫钦柯等人的作品中求得木刻技法知识。梅菲尔德的木刻大半是用圆口刀刻制的,多采用阴刻法,黑白对比强烈,很有创作木刻特点。力群于1933年刻的《病》,在技法上就是学习梅菲尔德的技法。而1935年刻的《三个受难的青年》、《抵抗》,则可以看出是在向麦绥莱勒的刻法学习。到1936年,当前苏联版画在中国举行展览后,对力群的木刻创作影响很大,他在一个较长时期里是向前苏联版画学习的,此时创作的《鲁迅像》、《武装走私》、《收获》等作品,就有苏联版画那种工细、装饰性等明显特点。
1933年10月,力群、曹白、叶洛三名木刻青年因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创作进步木刻作品,被反动当局逮捕,至1935年春出狱。力群并未因此打击而灰心,出狱后仍然执刀刻木刻,以此作为对敌人的回答。曹白原名刘萍若,是力群的同学、挚友和内兄。1936年4月6日,当鲁迅得到了曹白三千多字的《坐牢略记》后,于7日夜愤然写成《写于深秋里》一文,尖锐地揭露了反动派对三个青年的迫害和对新兴木刻的摧残。1935年秋,力群从上海回到太原。次年春,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大搞白色恐怖,屠杀共产党人,鲁迅非常担心力群的安全,后来曹白告他力群安全无恙时,鲁迅才放心,并在5月4日给曹白的信中说:“关于力群的消息,使我很高兴。”这是对力群的最大关怀和鼓舞。力群未曾和鲁迅先生直接通过信,他的木刻都是通过曹白给鲁迅的信中附过去的,鲁迅又通过给曹白的信对力群的木刻创作进行指导。鲁迅每次都给予亲切教诲和具体指导,说“他的木刻,是很生动的,但关于形体,时有失败处,这是对于人体的研究,还欠功夫的缘故”。1936年春,当力群为响应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征文,根据当时他在太原城郊看到人们不得饱食而去采摘树叶充饥的情景而刻的《采叶》,以及这之前刻的《三个受难的青年》等三幅木刻,经由曹白寄给鲁迅后,鲁迅8月2日在给曹白的信中说:“郝先生的三幅木刻,我认为《采叶》最好,我也见他投给《中国的一日》,要印出来。《三个受难的青年》初看很好,但有一些避重就轻之处,是三个人的脸面都不明白。”随后,力群又通过曹白将自己刻的一幅《鲁迅像》寄给鲁迅,8月4日鲁迅收到,7日鲁迅给曹白回信,在指出了一些木刻青年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型,陷在那里面”、“构图有时出于拼凑,人物也很少生动的”等弊病之后接着说:“郝君(即力群——笔者注)给我刻像,谢谢,他没有这些弊病”。
1936年10月初,力群与江丰、野夫、陈烟桥、黄新波、曹白等在上海法租界八仙桥青年会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鲁迅于8日带病前往参观,予以赞尝,这对力群等木刻青年又是多么大的鼓舞。十一天之后,鲁迅竞与世长辞。力群在池田辛子和曹白的陪同下,往鲁迅家为其画下了遗像。并参加了治丧活动。然而,得到了鲁迅巨大关怀的力群却始终没有看到活着的鲁迅,深感是他“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以鲁迅为导师的新兴木刻运动把力群引上了革命艺术之路。1979年冬,力群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版画座谈会上,深情地缅怀鲁迅,并无限感慨地说:“没有中国新兴版画就没有我力群”。
1933年与同学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从事版画创作,进而成为中国新兴木刻最初的开拓者之一。同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6年其木刻《采叶》得到鲁迅先生的教导与鼓励。1940年任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教员,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奠定了他一生为人民的艺术道路。
林间
美术出版
《力群版画选集》、《力群中国画选集》、《力群美术论文集》等;文学出版有《野姑娘的故事》、《我的乐园》、《马兰花》等小说、散文集。散文《我的乐园》荣获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及山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创作“金牌奖”。力群版画代表作有《鲁迅像》、《饮》、《延安鲁艺校景》、《帮助群众修理纺车》、《丰衣足食图》、《百合花》、《瓜叶菊》、《黎明》、《北京雪景》、《帘外歌声》、《春夜》、《林茂养肥》、《北国早春》、《清泉》、《林间》、《春到洞庭湖》。
毛主席像
鲁迅像
贺龙像
朱总司令
听报告
陕北老人像
陕北女孩像
女社员
女像
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像
60年代初,作者下放到宁夏工作,就根据当时在基层经常晚上开会的生活经历,创作了《春夜》这幅色彩浓郁的油印木刻。他用黑版、灰版衬托出室内黄色的灯光和天际的弯月,又以室外的自行车反衬出室内会议的气氛。门前墙根的耧车点出了北方农村与春播有关的会议内容。院内含苞欲放的梨树,富有初春来临的勃勃生机。
春夜
黄河人家
百合花
帮群众修理纺车
社干会后
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两种重要作用:情的感染力与美的享受。这既产生于作品的内容,又来源于作品的形式。艺术家必须两者兼顾,他的艺术才能达到完美之境。如果偏重哪一方面,都会使作品失色。这就要求作者首先有进步的思想,忠于人民,在创作时,从生活出发,以艺术家的眼光,从现实中摄取最受感动的题材,然后运用最恰当的艺术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观点。我们用这个观点来欣赏力群的木刻,就可较全面地理解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力群是1930年代由鲁迅先生培养而成长起来的老一辈木刻家之一。他选择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是从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参加当时的左翼文艺运动时开始的。在《木铃木刻集》二集的《写在刊前》中,曾有如下宣言:
“许多人说,现在艺术家的任务,不是尽在色和形的抽象上面用功夫,重要的是使艺术的内容接近于大众,才是艺术自身的生命。不错,艺术的制作,是不能离开大众的。我们虽然尚未能把握到艺术家的任务,可是对于艺术的使命,当尽我们的所能来尽力的经营。”
这段话阐明了“木铃木刻研究会”的艺术观点,同时也阐明了作为会员的力群的艺术观点。几十年来,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这条为人民的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但艺术作品不同于政治文告,它必须通过完美的形象和艺术的技巧,来为人民大众服务。所以力群也十分注意艺术形式的探索。他的木刻选择优美的形象和简练的色彩,创造独具风格的纯朴的艺术语言,使观众通过美的享受,从而潜移默化,感染到他所传播的高尚的感情和进步的思想。这是力群木刻的特点,也是力群艺术的成就。
山区
春风
北武当山的风景
丁香花
冬枝
归牧
桂林风景
荷花晚风满园香
瓜叶菊
黑龙江之秋
山葡萄
暮色
就内容来说,力群的木刻鲜明地反映各个革命时期的现实斗争,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通的。作于1930年代的《三个受难的青年》、《流民》和《日寇武装走私》描绘了黑暗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命运和空前的民族危机。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创作的《帮助抗属锄草》、《伐木》、《丰衣足食图》、《帮助群众修理纺车》则反映了延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成果。《送马》歌颂了晋绥边区军民同心协力进行艰苦抗战的情谊。解放以后,力群的木刻尽情地赞美新时代的新生活,如《春游》、《林茂羊肥》、《春到山区》,都洋溢着愉快明朗的感情。
就形式来说,力群的木刻创造了一种朴素无华的版画艺术语言,充满着浓厚的民间色彩;那种单纯的刀法,浑厚的黑白对比,艳丽的色彩,以及近乎稚拙的纯朴形象,都能使观众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他的后期作品,表现人民生活的基调不变,而形式更趋优美,意境更为抒情。这是因为时代已从革命战争转入和平建设,作者的感情也随之而变了。到打倒“四人帮”以后,力群倾向于对大自然的赞美,以表达那种愉快浩荡的心情。
马烽小说《韩梅梅》插图
马烽小说《结婚现场会》插图
马烽小说《三年早知道》插图
马烽小说《饲养员赵大叔》插图
《清泉》和《春风》就可以看作是这种优美形式的新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作者的艺术更臻成熟。这两幅木刻,是用非常纯朴的艺术语言诱导观众的精神进入一种深幽之境的。欣赏《清泉》,使人如置身于微风拂脸的溪边,在花草丛中散步。听着潺潺水声,呼吸着清新空气,油然产生心旷神怡的快感。欣赏《春风》,使人看到疏林中小鸟的飞跃,感到冬去春来,眼前闪现一派生机,心里产生无限温暖。这些美的享受使人精神奋发,情操向上,审美提高;埋头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民,非常需要这样有益的精神食粮。
(作者:李桦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小熊猫
这也是课堂
抗旱浇麦
清泉
初春
休息
炭
打窑洞
帮助抗属除草
力群(1912-2012),原名郝力群,山西灵石人。擅长版画、中国画,是中国著名版画家,现代版画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木刻版画《鲁迅像》,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像。
【人物简介】
力群,1912年12月生,原名郝丽春,山西灵石人。
著名版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师从潘天寿、李苦禅先生学习中国画。
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从事版画创作, 并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40年到延安,任鲁迅文学艺术院美术系教员。
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5年任晋绥文联美术部长和晋绥《人民画报》主编。
194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全国美协常委,中国美协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
1955年至1965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等职。
1988年获“日中艺术交流中心贡献金奖”,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获山西省“人民艺术家”称号。
1991年9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为力群颁发了1931-1991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1992年2月,山西电视台以中国文化名人系列片向全国播放了《版画家力群》电视片。
1992年2月,力群接受国务院发给的特殊津贴证书,5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力群“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2003年12月10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向力群颁发了“金彩奖成就奖”。
2003年12月24日中国文化部授予力群“造型艺术成就奖”。
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等职。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