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山西印象》受邀首登国家大剧院
发布日期:2017-03-16 10:53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范璐
姜克美在演出中
《山西印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组照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2017年3月12日傍晚,北京,国家大剧院门前。东望长安街,漫天晚霞衬着一轮巨大的圆月,明月两侧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如在一幅画中。圆满,正是这个十五之夜最好的注解。
这一晚,也是山西民乐人的圆满之夜,55岁的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首进国家大剧院,献上民族管弦乐的里程碑式作品《山西印象》,且在演出开始前6小时,1859张门票全部售罄,难得一见。
这一晚,更是山西民乐人的骄傲之夜,著名指挥家张列、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加盟助阵,来自中央民族乐团、广播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总政、空政等国内的近百位民乐、艺术界的大咖齐聚见证,并在演出后给予热情肯定,盛况空前。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这是《山西印象》诞生8个月来的第十八场演出,而此次它同时还承载着两个使命:国家大剧院10周年的献礼作品和2017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的受邀作品。如同《山西印象》的作曲家王丹红当晚所说:“这一天,对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一部作品走进国家大剧院究竟走过了多少路?一个曾经风雨飘摇的民族乐团怎样才有了今天?演出前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A 一颗牙和一场“骗局”
《山西印象》演出的前两天,在北京督战的成团生又掉了一颗牙,一旁的省歌人开玩笑:“这是院长的惯例,逢大演出就掉牙,上次中国艺术节演《火花》就是,是仪式!”他也很乐和,觉得这上火得正是时候,演出“火”嘛!
其实,这并不是成团生第一次带队进国家大剧院演出,2008年,当时还在省歌旗下的山西省歌剧院交响乐团就曾两进国家大剧院。但这次,《山西印象》进大剧院,这位山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省歌的当家人却格外激动,不仅因为山西民乐走上国家艺术的最高殿堂,是第一次;还因为坚守民乐的路走得实在辛苦。
自从1月10日正式拿到国家大剧院的邀请函后,他悬了两个多月的心终于放下了,但另外的压力也随之而来。2016年11月,《山西印象》在收到保利院线邀请的同时,国家大剧院的邀请意向也传来。虽然谁都知道这是好事,虽然有国家大剧院的邀请,但赴京演出的费用仍让人不轻松。
其实,这样的“不轻松”在成团生看来,和之前民乐团在生死线上的挣扎相比,显得太过“矫情”!“这样的机会,不仅是宣传民乐团、宣传省歌,更是宣传山西,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想办法去!”这就是他一贯的做事作风,认准的事,多大困难也要迎难上。就如同,民乐团在前几年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几个人,没新作品、少演出,很多人都建议干脆撤掉,他咬牙说贴着钱也得给山西民乐留条根。
如果不是《山西印象》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并获得空前成功,成团生大约不会玩笑般地跟记者讲起当年把作曲家王丹红“骗来”山西搞创作的故事:
2015年4月,距离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还有最后一周,省歌旗下的歌舞团已经申报了音乐剧《火花》,但民乐团还是空白。成团生和民乐团团长刘牧商量,申报一个民乐项目,且暂定了一个题“山西印象”,其余还完全未知。随后刘牧想到了在创作会上有一面之缘的中央民族乐团的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但一个电话过去,对方非常忙,根本没档期,刘牧只好说“估计也申报不成,我们就想试试,想先报上您的名字。”刘牧说得恳切,对方只好答应。但谁知,初评顺利通过,王丹红都有点意外。这时,刘牧趁势说,想让王丹红来山西民乐团看看,还是老话,“您来看看我们团,如果还是不愿做,我们立刻就退项,不为难您!”被诚意打动的王丹红决定礼貌地走一圈,但来到山西,她彻底蒙了,原来刘牧团长不是让她看乐团的实力多么强,而是让她看这个地方院团有多么惨!“如果您能帮我们一把,也许这个团就活了!”就是这句话,打动了一个音乐人的心,王丹红无法拒绝了!
这是个即使玩笑着说出来,也听起来无比悲壮的故事。只有38人建制的省歌民乐团,至今每次演出都要靠外借演员,而此番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87人,正是因为《山西印象》而逐步聚拢壮大起来的!成团生深知,《山西印象》对省歌民乐团意味着什么,更深知国家大剧院这个平台对于山西的民乐发展意味着什么!
真诚是最打动人的力量,省歌人的这番苦心,也终归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演艺集团以及集团上下兄弟单位的支持。最让成团生感动的是,自从听说了《山西印象》要来大剧院演出的消息,无论是集团还是省歌上下,大家都纷纷个人自掏腰包购买演出票,正是这份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才让演出多了一份圆满。
B 一份爱和一场演出
3月12日下午,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山西印象》正在排练中。
观众席里除了成团生、刘牧和作曲家王丹红,还隐藏着一位大咖,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张高翔,而他的爱人姜克美正是当天《山西印象》的助阵嘉宾。他和王丹红坐在8排的正中间,认真注视着台上的每一个细节。
《黄河之声天上来》开篇了,立刻使人置身于连绵起伏的群山和九曲不息的奔流之间;《谁也比不上妹妹好》音调高亢嘹亮,突显了黄河儿女的热情与率真。《乱弹琴声》汲取山西梆子音调,板胡独奏华彩尽显,将慷慨激昂与婉转细腻巧妙融合;《走西口》着墨于晋商先贤征战风沙的艰辛和寻找生路的呐喊;《魂归故里》诉说着游子对家的思念和对根的渴望;《晋风》以豪迈终曲……九大乐章结束,张高翔点头鼓掌。
记者此时走过去,还没发问他就说:“哪儿见过这么彩排的?大家都太兴奋了!”是啊,怎能不兴奋?晚上演出成功的雏形已经有了!
作为中国民乐界的大人物,张高翔先是肯定了创作的不易,“山西是民乐资源的大省,但这反而会让作曲家拘泥一些东西,有今天的呈现太不容易。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定位,尤其最后一个段落《晋风》把民间音乐个性化的东西彰显出来了,作为一个民族管弦乐,大管弦乐团的气势把握得非常好。继承中创新是非常难的问题,风格的东西,如果把握不住就会受人诟病。乐团的整体水平,也有点出乎我意料,我知道山西团近来发展有断层,但这个作品是个好的契机。看到大家精神面貌非常好,技术上也达到了专业的水准,作品诠释上也是比较到位的。当然磨合的细节上还有些不足,但通过更多的实践,一定会不同!”
果真,当晚的演出异常火爆,18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山西印象》用民族管弦乐深情讲述的山西故事,可以说讲进每个观众的心里。
此时的王丹红应该是最兴奋的人之一,虽然自己的作品无数次进大剧院演出,但她说:“这个在大剧院,民族管弦类音乐会的演出,全部售完票几乎不可能,太让我震惊了!我们知道国家大剧院门槛高,而且它是盈利机构,说明他们的判断还是准确的。这个时间段是黄金档,又是周末,还在全国“两会”期间,关注度非常高。对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来说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自2016年7月23日《山西印象》在山西大剧院首演之后,王丹红看到的是乐团翻天覆地的变化。“18场演出不是白演的,每个同仁都是铆足了劲儿,让我非常感动,这个团真的活了,这已经超越音乐本身的意义。我看到大家很享受在这里演出。”
演出前,刘牧曾咨询王丹红是否要演出后讲话,王丹红拒绝了。“我说我不讲话,今天不是我王丹红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一定是山西省歌民族乐团的音乐会。你知道我之前去邀请北京的民乐界专家,甚至大师时怎么说吗?我说,其实对我来讲,多一场或者少一场音乐会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不是自负,但这次你们一定要给山西的这支民族乐团来捧场,这个对于他们太重要了。不是捧我王丹红的场,是捧场山西省歌民族乐团。他们是新生的乐团,今天还很弱,但相信有一天他们一定会壮大、会腾飞,不是今天的样子!”
【观众说】
受访者:李玉宁总政歌舞团团长
我是山西人,也是从山西省歌舞剧院出来的,能在北京看到这场演出,替我们山西有这样一支队伍高兴。我是1989年离开的,当时民乐团的规模没有这个大,但“三黄”时代,也是民乐队的辉煌时刻。我看了《山西印象》,整个演出是有一定水准的,作品也是有想法的,很传统,又有新元素在里面。我就是希望这支队伍能保存下去,能有更多人发掘和提高山西的民乐。
受访者:盖德尔(德国)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
我在北京生活,在大剧院的网站上看到《山西印象》的演出信息,就来看了。我之前曾去过大同,下周还准备去平遥,所以非常高兴能看到这场演出,非常喜欢,我觉得这个演出是宣传山西很好的一张名片。
本报记者 范璐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