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学做风筝传承非遗

发布日期:2017-03-25 12:30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高朋
   “风筝也叫‘纸鸢’,在南北朝时期,风筝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运动。”3月13日,太原市柳巷街道海东社区邀请非遗老师教辖区内的青少年制作风筝。孩子们不仅手工制成了漂亮的风筝,还了解了关于风筝的历史与文化。
   社区活动室里,无纺布、竹条、钓鱼线等材料摆在桌子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手工风筝。先做骨架,再糊上无纺布,风筝有了雏形,还得画些漂亮的图案。
   社区干部刘英花从小喜爱放风筝,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做风筝都用高粱秸秆做骨架,然后再糊上报纸,为了让风筝好看,刘英花会把花花绿绿的香烟盒剪开,给风筝做个尾巴,在当时,好几个孩子揪着一个风筝能玩大半天。这不,看到孩子们做风筝心痒痒,刘英花自己也动起手来,蓝色的底、左右对称的两个红色 “廉”字位于风筝中央,配上荷花的图案好看极了。这个“廉政”风筝也获得了大伙的称赞。
   风筝做好了,孩子们来到院子里试飞,拉着风筝线迎着呼呼的风儿一直朝前跑,风筝只能飞六七米高,还经常失衡,一头扎向地面,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社区主任周改桃说:“今天来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既做了风筝还能交朋友,风筝在中国历史悠久,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本报记者 高朋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