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琉璃世家的600年传承
发布日期:2017-04-07 10:32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吴晓庆
将琉璃技艺拓展到书法等领域
这幅镶嵌在花梨木上的琉璃《心经》,六人制作共耗时两个半月。
苏永军妻子樊建华正在摆弄家里祖传烧制的老物件,这件是康熙年间的吉星楼,保存完好。
苏永军和葛原生潜心研制的孔雀蓝釉
苏永军正在为花脊塑形
琉璃烧制的文房四宝
传统手工艺的消亡与新生(六)
“选料、塑形、素烧、施釉、釉烧……”说起琉璃制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氏琉璃”的第八代传人苏永军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而最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是琉璃釉彩传统技术宫廷黄瓦以及最高技术孔雀蓝釉。
3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新沟村山头街的苏氏琉璃生产基地,苏永军正在工作间内娴熟地忙着手上的活计,谈起琉璃技艺,不善言辞的苏永军向记者娓娓道来。
1982年,苏永军的爷爷去世,老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全面掌握孔雀蓝釉的烧制技术。“苏氏琉璃”的外姓弟子葛原生接过重担,开始潜心研究配制技术。用了近30年的时间,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后,葛原生终于破解了孔雀蓝釉的配方,并掌握了各种色调的调制方法。
提及以往的辉煌,苏永军更是一脸自豪。“苏氏琉璃”是山西三大琉璃世家之一,从明、清以来,以苏氏家族为代表的琉璃制作传承距今已有600多年。早在1522年就有历史记载,明嘉靖年间,来自北京的驼队就已经将苏家的琉璃带到故宫,并在中国封建王朝最高权力象征地大放异彩。
2008年,苏氏琉璃被国务院、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从资深专家考察中看到发展前景的苏永军,忍痛割爱,放下了他从事了十几年而且做得顺风顺水的运输事业,正式开始向葛原生学习静寂了多年的“苏氏琉璃”制作技艺,对此,葛原生深感欣慰:“把苏家的技术再传回苏家,这了了我多年的心愿。”苏永军的接受能力很强,再加上从小受爷爷和父亲的熏陶,对琉璃有着超凡的领悟能力。“短短几年,他的手艺就被大家认可了,我儿子的手艺,已超过了我的父亲。”苏永军的父亲苏富根对此十分欣慰。
现在,苏氏琉璃已形成集科研、开发、生产和普及、培训为一体的企业,其创造的琉璃字牌匾、文房四宝和文玩用品也相继试制成功,并实现了产品转型、升级。现在,苏永军的两个儿子也在父亲的感染下参与到“苏氏琉璃”的制作之中,为开创“苏氏琉璃”的崭新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目前,苏永军正在筹备一间200余平方米的琉璃展厅,将自己诸多得意之作陈列在此,近期还会将琉璃工艺引用到烧制茶具、碗、杯子等生活用品上,让更多的琉璃爱好者能近距离接触到这门传统手工艺。
本报记者 吴晓庆 摄影报道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