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山西交城:牵手全域旅游 再谱扶贫新篇
发布日期:2017-04-27 10:05 来源:中新网-山西新闻 作者:秦晓东 李俊文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麓,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距太原,西临方山、离石,距省城太原51公里,属城郊型通衢热线,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太原的近郊县。 2016年12月7日,交城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同年,交城县旅游业再迎丰收年,2016年1至8月份,接待游客478.92万人次、同比增长30.58%,旅游综合收入达43.25亿元,增长42.25%,直接带动城镇周边乡村上万农民增收,旅游业已经成为交城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图为交城县委书记刘应刚
图为交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潞萍
抓住历史机遇 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交城县是吕梁市重点文物县,拥有大量珍贵的地上地下文物。目前,全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77处。全县共有馆藏文物1663件,其中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1213件、三级文物412件。交城旅游资源和文物品位高、数量多,极具旅游开发潜力和文物研究价值。
在新一轮旅游市场结构改革中,交城县站位山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交城县委、县政府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旅游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交城县委、县政府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和发展环境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交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做好“全域旅游”这件伟大的工程,造福子孙后代。
交城县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从2017年到2018年底,预计实现旅游业增值占全县GDP比重的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人数比重的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的10倍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0%左右。
图为庞泉沟果老峰水上乐园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一城山水,忠信之乡”,交城在吕梁山的环抱和文峪河的不息流淌中,默默的走过了千年!大自然的厚爱和历史文化的眷顾,赋予了交城瑰丽多姿的旅游资源。
交城是全省旅游开发重点县,全国重点生态保护区和省城太原卫星区域旅游热线,是吕梁首个、全省第五个被民政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地名学会命名为千年古县的县份,境内自然人文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全县拥有卦山天宁寺、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两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众多"国字号"的旅游资源,以及不胜枚举的自然人文景现。
图为卦山
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位于吕梁山东麓,属于交城县。距太原约67公里,满山的松柏树千姿百态,终年常青,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文化积蕴深厚。卦山包含有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天宁寺、铸铁碑、昆卢阁、唐槐等景点,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宋代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卦山庙会文化是交城县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月初五日:配雄黄香袋游城墙,逛狐突庙,登定宁寺;五月初六日:游卦山,祭圣母庙,乡人携榼(ke,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散饮于苍松白石间,各以其类,日暮方归(清•康熙八年《交城县志•风俗》)。
宗教意识在卦山庙会文化中反映最为集中,因之形成其特定的精神内涵。卦山庙会中的民间音乐、戏剧、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的展示,赢得了各阶层社会群众的认可和青睐,尤其在明代以后佛道儒三教兼崇、俗神兼容、禅净合流等现象的盛行,促使宗教与民俗水乳交融,香火更趋兴旺。而宗教文化所强调的“教义”,即佛教故事理论,又通过庙会文化为载体,进行传承发展。无论信佛者与否,常年奔波在社会生活的攘攘凡尘中,以一年一度迥然不同的卦山庙会为平台,通过体验大自然与宗教艺术的险和美来洗涤心灵的污秽,化解心中的烦恼,何尝不是一件心旷神怡的美事?
图为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士宗发源地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它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 玄中寺的原存建筑,除建于明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王殿和明代的牌楼门外,其余都已毁弃。
玄中寺在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和千佛殿等殿堂,从低到高,错落有致,与山势融为一体。山门为单檐式门洞,正中是“永宁禅寺”四个古朴刚健的大字。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天王殿往大雄宝殿的南道上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碑亭,亭内各立一通古碑。西边是唐代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立的《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碑》,为唐代女书法家、太原参军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书,碑中记载了唐太宗与玄中寺的往来。东边是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重刻的唐元和八年(813年)建立的《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玄中寺得以复兴。195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次拨款修建了玄中寺石桥。1955年初到翌年底,重建了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东禅堂、西客厅、东西碑廊、牌楼门。并修筑地下管道,将寺西龙潭沟泉水引入鱼池,同时修筑了简易公路。1979年8月,重新扩建了祖师殿,新建了客堂、接待室、灶房。1982年10月,国家投资71万元,建成四级公路4公里。1985年,重修了千佛阁。经国家7次拨巨款,寺院修葺一新。现存墓塔共60余座,其中南塔院30座,可辨认的17座:金代1座,元代9座,明代6座,清代1座;北塔院30座,其中可辨认的7座:元代2座,明代4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1座。现存建筑,除秋容塔为宋代建筑外,其余皆为明清重建。
在今年新一轮的扶贫工作指导下,交城县委、县政府预计投资6亿元,重点围绕卦山、吕梁英雄广场、玄中寺打造5A级景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和观赏性。交城“全域旅游”的大力发展更为老百姓创造了巨大就业空间。如今,老百姓再不用走出家门外出打工了,“交城的山水”已然成为交城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交城县的“全域旅游”日渐兴起,为了真正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政府依托“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推进“旅游+”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拓展,以旅游业为中心,融合其它产业,形成旅游综合新产能。秉持“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旅游+行业正在这里扬帆起航。
旅游+农业,充分挖掘交城丰富的资源优势,鼓励本土农民自主创业,以全域旅游推进牛肉、枣、核桃、蜂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农品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提供丰富的“名、优、稀、特”农旅产品,借助旅游业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更有效带动全县就业率。
旅游+工业,挖掘非遗文化,加大磁窑陶器、旺英堆锦、琉璃咯嘣等民间文娱产品的开发,成立文旅产品开发协会,加强资源整合再利用,积极发展旅游业,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旅游+娱业,在交城,我们可以看到如云顶亚高山草甸区“四十里跑马堰”、华北地区最大的峡谷漂流景区和游乐项目“果老峰水上乐园”、农业生态采摘园、如金温泉疗养生态度假村等各式各样娱乐项目。
旅游+乡村,交城县委、县政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纳入全县旅游发展大格局,着力打造以“一圈一带”为重点的交城休闲农业发展格局。“一圈”即平川区130多平方公里打造10个旅游景点,包括历史名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内容。“一带”即依托交城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山水风光,打造生态绿色旅游带,包括水上乐园、激情漂流、室外拓展、森林探险、农家体验等内容。全县旅游发展带动农户参与度越来越高,经营“农家乐”、农特产品销售、旅游产品销售、在旅游景点打工早已成为农民就业的新亮点。
图为吕梁英雄广场上老少嬉戏的场景
目前,交城县农业正由传统向现代、基地向庄园转变,并打造出一座座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在满足游客绿色、环保、休闲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当地农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展示交城深厚历史积淀、浓郁地域风情和特色餐饮文化,交城县政府还将规划打造两条具有交城特色的风情街迎宾路和龙山大街,以具有传统特色装修的门店、古老文化的牌楼、可爱生趣的雕塑,统一着装民俗服饰的服务员全面展示交城全域旅游的文化和内涵。游客可以在风情街坐着免费观光车游览,与雕塑拍照,品尝交城特色小吃。
旅游大通道及风情街建设完成后,不仅为交城全域旅游树立新形象,提供新的旅游增长点,也方便了当地居民出行。风情街的建成还将掀起“创业”潮,当地居民可以在风情街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特色小店,自给自足脱贫致富,全面提高我县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交通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彻底解决全县旅游瓶颈问题,构建方便快捷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交城县政府预计用2到3年时间建设交城旅游大通道、滨河西路连接线、米五线旅游公路、庞泉沟旅游快速通道、水峪贯至东坡底旅游公路。
建设现代旅游交通服务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满足游客出行需求。优化旅游交通体系结构,推动形成高速、特快、普速、慢游的多层次旅游交通产品体系,重点推动建立一体化的城乡旅游交通服务网络,增强服务乡村旅游的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交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让广大游客游得开心、游得安心、游得放心。
百年老油坊 打造万亩特色黄芥花海
在交城东坡底乡有一个百年老油坊——“聚盛有”,它以生产绿色无污染的黄芥子油而闻名。其产品以东坡底大山深处的无污染绿色纯手工十六道工艺匠心独造,香味独特、绵长、后味十足,色泽金黄、清亮。黄芥子药食两用,《本草纲目》记载具有止咳平喘、滋养润肺之功效,并含有丰富的亚麻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今,“聚盛有”老油坊已经打造了2000亩黄芥子种植基地和一条年产30吨的工艺压榨生产线。
黄芥,是一种食药油料作物,属芥菜油菜类型。黄芥植株高大,株形分散,分株部位高,大分株常与主茎高度相同,主根发达,花黄色,籽粒若同小米大小,色黄或黄绿,生食有辛辣味,是春播芥菜型油料作物。黄芥油属于菜籽油类型,具有质优、色亮、味美、食香、适口性好的特点,是当地人们的主要食用油来源。
经过两年的投资建设,“聚盛有”老油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具有特色文化的食用油生产合作社。油坊已和山西省粮油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制定了黄芥子的地方标准,其中黄芥子油技术指标和黄芥子油制作方法已申报国家专利。“聚盛有”老油坊始建于雍正八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其古传统的压榨工艺已传至第七代,据清《交城县食品工业志》,大石头“聚盛有”早有记载。根据史料,“聚盛有”榨油工艺和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第二卷记载如出一辙。
图为“聚盛有”油坊黄芥子种植基地
社长李建明也曾亲临现场向往来顾客讲解百年老油坊“聚盛有”的传承和工艺技术及合作社的发展始末,他借助《本草纲目》对黄芥子的药理分析,并结合现代科学,从炒黄芥子、碾黄芥子、蒸料、包垛、压垛、出油的古传统工艺流程出发对黄芥子油做宣传介绍,让质优、色亮、味美、食香且适应大众口味的黄芥子油得到顾客内心的认可。李建明还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规划:第一,扩大原料黄芥子种植面积10000亩,帮助周边农户成立合作社,使东坡底乡每村至少有一个黄芥子种植合作社;第二,筹备摄影节,在2017年黄芥子花期举办全国第一届黄芥子花摄影节;第三,在2018年初步形成黄芥子花旅游景观,2019年开始全力打造蜂飞蝶舞的原生态景区,形成以结合自然背景为发展理念、以现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基础,将合作社建设成具有交城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企业。
全域旅游促发展 打赢扶贫攻坚战
县委书记刘应刚说:“决胜脱贫攻坚,是国之大事、民之根本。”交城县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省委书记骆惠宁提出的“五个要”要求和市委部署,大力推进“3558”脱贫行动,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春季行动”。组织2946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抓项目、抓举措、抓典型,为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每个村至少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在全县打造30个明星示范合作社,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唱响产业扶贫、稳定脱贫、和谐脱贫三部曲。
2017年3月6日,交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张潞萍县长代表交城县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
列入全县总盘子的产业项目共78个,其中一产项目30个,总投资23亿元;二产项目21个,总投资102亿元;三产项目27个,总投资35亿元;列入今年开工计划项目有22个,列入今年完工的项目有13个。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4亿元,同比增长7.3%;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4.7%,力争完成4.6亿元;2017年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36元,同比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32元,同比增长6.5%,主要指标增幅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市争先进位。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交城山旅游大通道、滨河西路连接线、米五线旅游公路、庞泉沟旅游快速通道、水峪贯至东坡底旅游公路,彻底解决全县旅游瓶颈问题,构建方便快捷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促进城乡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加快建立众创服务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再就业工作,保障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年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全域旅游”正以崭新姿态站在交城全域发展的最前沿。交城在“十三五”规划中清晰描绘出“全域旅游”的发展宏图:全力打造“一城三区”,建设生态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用建设景区的理念建设城市,用建设城市的力度建设景区,精致、灵秀、大气的宜居宜游旅游城呼之欲出。
交城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在旅游产品和旅游区域上做足“全”字文章,推进业态多元化,做强旅游竞争内核,真正把交城县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力争通过5年努力,将交城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休闲旅游度假区,给游客一个“非来交城不可”的理由。
发展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支撑。当前,扶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强化发展旅游,着力建立有效的旅游扶贫长效机制,成为交城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正视困难,找准症结,聚力产业瓶颈、聚力政策导向、聚力群众需求,突出“造血功能”,着力打通旅游业与贫困户的有效通道,探索好一条在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旅游扶贫长效机制。
如今,蓬勃发展的交城,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在交城政府的引导和人民群众努力的创造下焕发出光彩,让交城成为自然、文化、产业、人居完美融合的吕梁“新客厅”,成为一张“非来交城不可”名片,闪耀在山西,闪耀在中国,将来还要闪耀在全世界。
交城,这座山合水易的古老的历史名城,正散发着独特的地域魅力。(秦晓东 李俊文)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