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朔州七里河碧波荡漾宛若新生

发布日期:2017-05-15 14:14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王晋飞

如今的七里河风景越来越美。

七里河大桥。

河坝工程已接近尾声,工人师傅们加紧施工。

七里河上游施工现场。

河道周边正在进行绿化作业。
    (采写 本报记者 王晋飞 通讯员 李志强 摄影 李小龙)5月13日,站在朔州市七里河大桥上,市民王翠云女士看着刚蓄水的七里河清亮的河面上,微风划出层层涟漪,舒心地笑了:“总算又看到水了,我的心里一下亮堂了。”
    摄影家支配勇正在桥上拍照片,他看见记者采访,高兴地说:“3年多了,市、区两级把七里河综合治理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抓住了城市建设的关键。水是河流的灵魂。七里河综合治理要一次性做好清淤除杂、沿河美化等基础工程,加强保护、适度开发,还水于河,恢复七里河生态美。”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从桥上走过的市民,他们对七里河的综合治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母亲河曾经让朔州蒙羞
    七里河是朔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平鲁区窝窝会村打莺沟,东至朔城区太平窑村,全长30公里。七里河从市中心穿城而过,市区段总长10公里。
    中国作协会员边云芳是朔州市朔城区人,她和记者聊起七里河,深情满怀:“七里河之于朔州,当如塞纳河之于巴黎,海河之于天津……”
    然而,4年前,由于七里河公园人工湖缺少水源,单纯依靠雨季河流的自然来水更新湖水,使得湖水在旱季常常成为一潭“死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大量排入七里河河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再加上河底淤泥沉积,杂草丛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漂浮在湖面上,使湖内的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作为市区重要景观、市民休闲重要场所的七里河公园人工湖成了损害城市形象、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一块心病。
    把七里河打造成生态宜居典范
    2013年2月,王安庞任朔州市委书记后,朔州市城市中心的七里河的现状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在多个场合说:“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城市中心,朔州要打造一个城市中心,就是七里河。这条河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七里河治理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典范,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共活动场所。”
    同年5月,朔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区段全长10公里的七里河进行综合治理,成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山两河一湖”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勾画出了七里河的未来美景:集休闲、文化、经济等功能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亲水景观,实现“通、净、绿、亮”。园区规划总面积956.89公顷,共分为郊野游憩生活区、休闲文化区、体育文化区、现代商住区、城市生态广场区等5区15园155个景观点,成为提升朔州城市形象的“城市水系生态经济走廊”。
    2013年6月,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围绕排污排洪、引水蓄水、筑堤修路、征拆安置、设施建设、景观提升和长效管理等重点全面实施,分河道内违章建筑治理、河道中心线两侧各250米范围内房屋建筑物征收、河道规划区和安置房建设3个阶段全面推进。
    奋战3年多终见成效
    14日,在朔州市朔城区七里河治理工地上,响声隆隆的几台挖掘机正伸展着长臂,左右旋转着往装载车上挖送着沙土。远处,三五成群的工人正在移植树木。在现场的七里河综合治理项目部主任赵胜说,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四大项工程,现在开展的是第三项生态修复工程。目前,蓄水工程、护岸工程等已开工建设,生态修复和水利水保工程今年年底就可全部完工,整个工程明年竣工。
    3年多来,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每年都要数次到现场调研,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综合治理,一再强调七里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城市建设基础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关乎未来城市承载能力、环境质量和软硬“两个实力”,是打造“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现代化城市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朔州市的百年大计。
    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宏多次现场办公,详细了解工程投资、占地面积、工程进展等情况。他多次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要明确责任主体,合理使用资金,及时检点进度,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如今,走近七里河,新绿初绽、水波荡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七里河公园人工湖将出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醉人美景,碧波荡漾、景色宜人的七里河将真正成为朔州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地方。

    本站编辑: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