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归化村实景剧”打造别样乡村旅游

发布日期:2017-05-15 16:21    来源:吕梁新闻网    作者:冯海砚
冯海砚
     父亲种地归来,母亲边哼曲边纺线,爷爷用柳条编制着笸箩、奶奶把风干了的粗粮窝窝放进胶泥粮囤里……这些场景,是每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曾有过的温馨记忆。在旅游扶贫方面,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看到了这一亮点,通过排演传统农耕文化实景剧《沟梁上的土疙瘩》,让游客再次回到那段记忆中的乡村岁月——
    农民与城镇之间,一直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的“离土不离乡”,到上世纪90年代的天南地北打工到处闯,到如今放弃了土地使用权,大多数人彻彻底底做起了城市人。
    身在城市,心还在农村,因为农村是根。城镇化的建设,本就是个社会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保障农民的权益?如何解决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归宿?
    这个其实也是精准扶贫过程中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地处偏僻的山庄窝铺中考虑彻底搬出大山,还是优先考虑怎么利用大山的资源留住农民,留住农村、留住最后的乡愁。
    实景剧中,村内的沟梁上,春种、夏耘、秋收、冬储等画面渐次展开,勾勒出归化村当年的农耕遗风。一个多小时的演出里,《沟梁上的土疙瘩》还原了农耕生活习俗等诸多场景。远山上荷锄而归的农人、近处碾台上忙碌的农妇、盛装的新婚夫妇、带着面具祈雨的巫师……宽阔的演出舞台把离石农村人的生活场景体现得淋漓尽致。60多位群众演员通过精湛娴熟的演技,将剧目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春耕舞”“纺织舞”等舞蹈更是让台下的观众一次次地鼓掌。
     这样的剧情更能勾画出原先农村的原始面貌,也更能激起城里来的游客的乡愁,最终的目的是激活乡村游,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谈起在归化村做实景剧的创意,归化村党支部书记王治平说:“近年来,文化演出对于旅游的助力和推动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各大型旅游景区也凭借越来越多的大型剧目为景区增添亮点,在帮助景区聚拢人气的同时,其本身也形成了品牌。归化村适时推出这部反映离石传统农耕情景的《沟梁上的土疙瘩》,一来可以再现当年农耕场景,让子孙后代都能看看那个年代父辈是如何劳作的;二来可以当成村子发展旅游业的一部分,增添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为归化村旅游增色。”
     《沟梁上的土疙瘩》是归化村聘请专业的传媒制作团队花费一个多月时间打造完成的。在演出现场,观众们情不自禁,融入其中,大呼过瘾。但该剧承办方、吕梁市本土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离石弹唱传承人、离石区弹唱保护协会会长刘志强却说,自己从事文化产业多年,《沟梁上的土疙瘩》确实耗费了自己大量的心血,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但到目前为止,他和自己的团队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要求所有演员每天都要坚持排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揣摩,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力求将该剧打造成一部完美之作。
     这一切都起始于归化村“乡村游”的结果。归化村的农民们似乎已经尝到了乡村旅游的甜头。在村里,一排排瓷砖贴面的窑洞整齐排列,清一色的红漆大门在阳光映照下炫彩夺目;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四通八达,小而全的民生设施在宝峰山的衬托下熠熠生辉;一栋栋日光大棚里男女老少齐上阵,正在杏树地里人们脸上露出了喜悦……
     归化村按理说地理条件,还是交通环境都算得上数一数二,但是多少年来就是走不出大山,人走出去了,心不能真正走出去。全村200多户老百姓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守着金碗讨饭吃。昔日这里老旧土坯房满目,低矮简陋的猪牛栏满村,垃圾随处乱扔,牛羊粪满地。曾几何时,从宝峰山游玩路过的游客,都纷纷绕道,唯恐避之不及。
     归化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缘于近年来离石区全力开展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重在规划先行。这些年,王治平带着大家为归化村出力流汗不少,涉及到的每个项目,他总是提前选点、超前布局,聘专家,邀村民代表,谈思路、听意见,与群众共同绘制美丽乡村规划蓝图。每走一步棋,力争做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旅游开发三者同步推进。“每年正月一过,我们归化村的村民们就会动起来,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这种动力主要源于我们有完善的村规民约,大到项目建设,小到环境卫生,一切都按规矩来,按规划走。”王治平介绍说
     “以前来买菜的人很少,自从美丽乡村建设后,村里的路宽了,环境好了,城里人开车来游玩买菜的一年比一年多。”菜农冯改珍告诉记者,“卖菜生意明显比原来好了很多。”
     乡村美了,环境好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路子自然就宽了。
     目前,归化村依然有近200人处在贫困线上,脱贫的担子依然很重。如何让这部分人精准脱贫呢?该村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仅2016年,就铺开总投资约1600万元,大小民生工程50余项,用于打造旅游环境。目前,全村建成农家乐59家,年收入近300万元,全村40%的人口受益。王治平说,随着路越来越宽、景观越来越美、旅游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更多的游客走进了归化村,以张鸿勇为代表的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开农家乐带来的“好钱景”。
     实际上,张鸿勇家里的农家乐开了已有两年多。把归化村变化看在眼里的他,2015年3月一口气拿出十几万元把闲置了10多年的老房子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开起了农家乐。“美丽乡村建设相当于对归化村的一次‘大开发’,给我们老百姓带来大变化、大商机。”六十岁出头的张鸿勇说,虽说现在还是天寒地冻,但近些天来,自己的农家乐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余名游客光顾,收入达到上百元。下一步,他还想搞个乡村旅馆,扩展自家的“产业规模”,让更多的游客有吃有住。
    如今,“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归化村已成家喻户晓的美丽乡村,不单说节假日游客爆棚,就是平日里也是游人如织,归化的美丽乡村建设独具特色,有绿有红有古有特等不同属性,更富有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打造旅游的最好标牌。实景剧为归化“乡村游”注明了文化内涵。文化搞足了,旅游上档升级了,游客自然就越来越多了。可见,归化村旅游扶贫的做法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样本。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