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火车上的一堂“党课”

发布日期:2017-07-03 10:57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屈保良
    2017年6月21日,大同开往运城K7807次列车奔驰在南同蒲线上。车外,热浪滚滚;车内,凉风习习。
  7号车厢,一身戎装的杨海川老人端坐在座位上,正和乘警长老屈热烈交谈。
  杨老今年87岁,沁县人,1945年加入沁县游击大队,赶上了抗战的末班车,是一名抗战小兵。
  小兵杨海川参加了拆铁路、割电线、破坏交通线、端炮楼等抗日战斗。解放战争中,游击队编入太岳军区,成了正规军战士,先后参加了解放乡宁、蒲县等战役,在战斗中光荣入党。
  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解放太原的战场……
  那是1948年,我在四野十五纵一二七团三营机炮连当文书。
  记忆中天天打仗,最激烈也是我参加的最后战斗是打淖马要塞。
  淖马要塞碉堡林立,周围有五层峭壁,每层高4米-5米,峭壁上下两侧都有低碉、暗碉、地雷、铁丝网,非常坚固。战斗从半夜打响,炮弹在进攻队伍前后左右不停爆炸,机枪子弹“嗖嗖”打在地上,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加快脚步,从子弹、炮弹中穿过。黎明,又一次冲锋开始了,“轰!轰!轰!”爆炸声中我眼前一黑,倒在血泊里。我的右眼被炮弹炸伤,几乎完全失明。
  车厢里静极了,连车轮的转动声都小了很多,不知不觉间旅客们把老人围了好几重。据史料记载,太原是解放战争城市攻坚战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战役,有个连战斗结束只剩下6个人。
  老人说,“我是残疾了,但和牺牲的战友相比又幸运多了。”
  出院后,老人转入山西省公安总队二团,1954年转业到霍县公安局,后调入县检察院,1992年离休。
  杨海川讲,战争年代经常吃不饱,要打仗了也是小米饭就水煮白菜和土豆,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我虽然当了一辈子大头兵,但工资不少,还有保姆,很知足了。”
  迎着人们赞许的目光,老人63岁的保姆脸红红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就把他当自己的老人看,做做饭,说说话,走哪儿跟哪儿,让老人安度晚年就行。”
  旅途总觉短暂,转眼分手的时候到了,老人握着乘警长老屈的手说:“今天遇见你很高兴,很荣幸!”老屈说:“荣幸的应该是我和这些旅客。”大伙儿都笑了,笑声中人们纷纷和老人合影,老人高兴地说:“今天也算过了把明星瘾!”
  缕缕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车厢,老人胸挂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忽然想到,身边这位老人不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吗?
  老人用行动,在移动的火车上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