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94岁老人见证我军发展史

发布日期:2017-08-02 10:09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霍雪飞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阳泉晋东化工集团的一位老兵工——王凤磊。1923年,王凤磊出生于河北临城。他不到15岁就参加了游击队,因枪法准被誉为小神枪手。1940年,他跟随秦基伟参加百团大战等数十次战斗,打死、打伤数十名日本鬼子;1945年进入河北束鹿县的炸弹厂,后划归兵工六厂(阳泉晋东公司前身),先后从事手榴弹、黑火药、发射装药、信号弹装制工作。94岁的老人,用亲身经历见证了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
  满腔仇恨参军练神枪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入冀中平原。1937年10月12日至15日,日军包围了河北临城梅花镇,开始了四天三夜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梅花镇惨案激起了河北人民的仇恨和反抗,王凤磊和哥哥毅然参加了冀西游击队。
  由于他年纪尚小,缺乏战斗经验,起初手上只有大刀和一枚手榴弹,就上战场打鬼子。为了尽快掌握射击技术,他利用各种机会练习枪法,终于在一次射击比赛中打出了第一名,分到了梦寐以求的步枪。之后,他用手中步枪,和战友们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从鬼子手里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他自己因射击命中率高,打死打伤多个鬼子,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小神枪手。
  让王凤磊难以忘记的是,有次他们在元氏、黑水河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步枪20支,机枪1挺,炮1门,还打下飞机1架。“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多亏了那挺高射机枪,击中飞机油箱后起火爆炸。”王凤磊兴奋地说,“兵工厂和枪支弹药可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呀!”
  为了给兵工厂提供原料,一次,他和战友们趁黑夜,顶着蒙蒙细雨向铁路靠近,拉倒了电线杆,拆了铁轨。响声惊动了敌人,机枪、小炮一齐打响,埋伏在铁路两侧的战友发起攻击。天还未亮,游击队掩护破路队转移了,他们把带走拆下的铁轨送到兵工厂作为制枪的原材料。
  百团大战杀敌立战功
  1940年7月,王凤磊所在的冀西游击队改编为一二九师第十一旅,正式纳入八路军战斗序列,并参与了百团大战。王凤磊及其战友们和河北各县的独立营、民兵和参战群众一道,在南起沙河、武安,北至石家庄以南的数百里铁路线上,展开了全面大破击,先后攻占邢台、官庄、镇内等车站和临城县冯村、磁县渔阳等据点;炸毁铁路桥、公路桥多座,火车数列,将60里铁路全部破坏,有力地打击了鬼子。
  一次,八路军总部的部分机关干部和抗大学员被敌人包围在浆水镇一带,情况十分危急。接到上级命令后,王凤磊和战友立即突袭进攻敌军,调动鬼子注意力,连夜把机关干部和抗大学员转移出来,受到上级嘉奖。
  “百团大战”后,王凤磊跟随司令员秦基伟奔赴赞皇县一带进行反日军“扫荡”活动。由于他们的武器配置差,为最大限度发挥火力,秦基伟自己操作起了一门迫击炮,专打敌人机枪阵地。
  让王凤磊至今难忘的是,鬼子的武器精良,特别是小口径迫击炮,落地炸开花后,弹片到处飞射,杀伤力极强,而且专打机枪阵地。“我们的机枪才响两声,鬼子的小炮就掉过来了。跟鬼子打,我们就依靠黑夜,夜里鬼子的飞机下不了手,钢炮也看不见,只能挨我们的揍!”王凤磊说。
  倾听王凤磊老人对抗战的回忆,流露更多的是对日本侵略者无尽的仇恨,以及因枪支弹药匮乏的心痛,这就是他随后参加兵工厂建设的思想根由。
  三代人传递保家卫国接力棒
  1945年,王凤磊先后参加了攻打昔阳凤居、收复和顺县城等战斗。在4月解放和顺县城的战斗中,因救负重伤的战友,他的左胳膊被鬼子的子弹击中负伤,同年6月出院后,王凤磊进入河北束鹿县大士庄村的炸弹厂,从装制手榴弹、维修枪械开始,踏上了建设红色兵工厂的道路。
  1948年,晋冀鲁豫军工处将河北束鹿县大士庄村的炸弹厂划归兵工六厂,并将生产线及人员开始往阳泉搬迁。搬到阳泉后,王凤磊依然身着军装,和这些从革命老区兵工厂汇聚过来的兵工人一道,翻开了建设晋东兵工事业的新篇章。
  随着工厂的不断建设,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种类的增多,王凤磊主动到军品生产最需要的地方去,先后在手榴弹、黑火药、发射装药、信号弹4个车间从事过近20个工种的工作。因为他有实战经验,生产过程中提出的建议被车间采用,并取得实际效果。在上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和70年代末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由王凤磊和同事们装制的某型发射装药弹道性能卓越,命中率突出,被部队指战员亲切地称为“英雄炮”。
  退休后,王凤磊曾多次受邀给当地中小学生讲抗战故事、上“忆苦思甜”课,还把战争纪念品、军功章等无偿捐献给阳泉市百团大战纪念馆。他经常教育后代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应该感恩党、感恩国家。虽然是和平年代,但不能忘记保家卫国,忘了就会当亡国奴,十分危险!在王凤磊的影响下,他的三个子女全部从事兵工事业,孙子也参军入伍,一家三代人传递着建设国防、保家卫国的“接力棒”。本报记者 霍雪飞 通讯员 杨虎林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