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偏关、河曲应合力打造晋西北黄河文化

发布日期:2017-09-04 10:26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张福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开发和建设好黄河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是实现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黄河入晋第一县——偏关县作为晋西北边陲,北依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以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的偏头关得名,被誉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而紧邻偏关县的河曲县,则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处于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属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
  偏关、河曲两县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两县黄河沿岸有着老牛湾、乾坤湾(包子塔)、万家寨、太子滩、娘娘滩、罗圈古堡、西口古渡、鸡鸣三省地等多处旅游景点,河曲的民歌、二人台艺术还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县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在山西境内并不多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那么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规划与统筹开发。
  三晋都市报《县区观察》“沿黄19县(市)人文生态”系列报道采访组一行经过沿途采访,观察到偏关、河曲两县针对其区域内的生态旅游开发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景点内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设备简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旅游市场营销还处于粗放状态、旅游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合理提升。
  那么,如何打好文化旅游这张牌呢?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强做大两县旅游产业:
  整合旅游景点。偏关、河曲两县应围绕黄河入晋处老牛湾与西口古渡等特有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合理捆绑,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带。编制科学、合理的旅游项目规划,突出当地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把黄河的历史、景观、人文等多元文化包装开发,将两县形成一体化的旅游品牌大格局。
  设计合理线路。将老牛湾的黄河天险与长城古堡、乾坤湾的鬼斧神工、万家寨的高峡平湖,娘娘滩和太子滩的美丽传说、罗圈堡在明代的军事作用、西口古渡当年的商业繁荣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晋、陕、蒙三省交融处的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追踪溯源,规划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完善、统一景区管理与服务水平,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制定统一的景区管理考核办法,增强景区内经营业主诚信文明服务意识。按照统一标准改造景区摊点摊位,统一装修景区户外门头;统一制作经营从业人员服装、工作证牌;配备统一标识的摊点铁箱、遮阳伞、桌椅、马甲等,使景区旅游购物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景区的服务要坚持一致性和统一性。在两县入境道路入口、路口、公交站点、各个景区景点设立醒目的旅游指示牌;在各景点之间开通直达公交车,在各景点设立可供游客休息的相关设施;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增加文艺表演和民俗体验;加强对各景点停车场、卫生设施的管理。
  利用陕蒙资源。与偏关、河曲两县隔河相望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旅游资源丰富,草原文化吸引着内地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与河曲隔河相望的陕西省榆林市属于黄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同样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往观光休闲。而偏关境内的万家寨黄河大桥、河曲县境内的龙口黄河大桥与花莲黄河大桥,将陕西、内蒙古、山西连接在一起,三地之间形成了非常便利的交通环境。在三省陆路互通的情况下,鄂尔多斯草原游牧文化、陕北黄土农耕文化与晋西北风情黄河文化融为一个旅游文化圈,成为游客前往鄂尔多斯、榆林等地旅游的一个中转点,让游客切实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加快把文化旅游培育成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之一,偏关、河曲完全可以结合两县特有的黄河文化资源,将两县旅游资源整合成一个统一管理的旅游景区,通过建设大产品,构筑大平台,完善大服务,打造大品牌,促进两县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将晋西北黄河文化培育成真正的生态产业、民生产业、支柱产业。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