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奇观!这里的土柱戴“帽子”
发布日期:2017-09-18 10:49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苏鑫波
“活化石”——黄河纤夫,如今已成为黄河游中一道必赏风景。王宝珍/图
临县克虎镇的对面是《东方红》的故乡——陕西佳县。
黄土高原土柱林,顶部都戴有一个“石板帽”。
黄河画廊
贺李军开着气垫船打鱼
临县碛口古镇
第五站:临 县
初秋的中午,阳光已不炽烈,宁静的河谷依然一片翠绿。临县八堡乡八堡村的一个小院里,正晾晒着一排手工挂面,高高悬在铁架上,宛如银丝倾泻。挂面用两根撑面杆撑开,长度可达3米,面条极细,依然不断,这是面的柔韧与重力的较量。每日凌晨三四时开始,做面师傅要和一袋面,而所有挂面已被县城的饭店全订了。
克虎镇与陕西的佳县仅一河之隔,历史上两地百姓往来频繁。20年前这里建了一座佳临大桥,更拉近了两地距离。佳县县城南是白云山,山上有座白云观。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四月初八、九月九,观里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活动,特别是四月初八传统庙会期间,每天有十多万人云集神山,克虎人也去赶庙会、看社戏、会亲友,朝山览胜,交流物资。
站在白云山上,濒临滔滔黄河,眼前的吕梁山气势宏大。1942年,佳县人李有源行走在这里通往县城的石头路上时,看到黄河东岸的吕梁山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光焰万丈,照亮了佳县古城,照亮了黄土高原。灵感闪现,两句秧歌脱口而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经过完善,他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东方红》。
临县的大红枣闻名天下,而最好的枣当数地处黄河滩的曲峪镇开阳“尺八大姆枣”。据当地老百姓讲,开阳红枣,个大肉厚,色泽饱满,香甜可口,因其个头大,故有八颗枣排开有一尺长之说。河滩上,枣树一片连着一片,树上挂满了果实,压弯了枝头,枣皮儿已经泛红,咬一口满嘴的枣香、枣汁。
嘴里塞满了甜枣,却又垂涎黄河鲤鱼。贺李军是曲峪有名的打鱼高手,每天他开着气垫船漂荡在黄河上,追寻鱼儿的踪迹。一杯老汾酒,一碟咸鱼肉,打鱼的日子清苦,母亲河却也不负他的辛劳,天黑时分他总能满载而归。今天,贺李军的船上因为我们的到来而热闹起来,他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看黄河画廊。冲破浊浪,逆流而上,逼近高大的石崖。崖壁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孔洞,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突兀的石头被河水冲刷打磨的如浮雕一般,仔细打量,有的似拱桥,有的似飞浪,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众人正沉醉于奇诡的水蚀浮雕之际,东岸山上飘来几响钟声。这是山顶处的正觉寺,一座古老的寺庙。正觉寺最别具一格的是唐柏,寺周围原是一片柏林,千余年来只剩下寺外的十二株,呈“一”字排列,犹如一座绿色长城,故称“十二连城”,在山顶处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粗壮的枝干,充满了沧桑,干裂中空,但仍坚强生发枝叶。远远望去,如一尊尊断臂将军,有的怒目冲天,有的孤独沉思,有的老泪纵横。
到临县,不得不说碛口古镇。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碛口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那百米高的崖壁上,古人用铁钎凿出的狭窄石道,似乎讲述着碛口码头当年的繁忙景象。我们穿过枣林,拨开荒草,探索纤夫古道,铁钎凿过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磨损的石阶在杂草中隐隐约约。遥想当年,纤夫们就是在这石道上,光着膀子,背着绳索,脚蹬石头,弓着身子,喊着号子,拉着在汹涌的黄河上那沉重的货船,逆流而上。
碛口镇内的西湾村、李家山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不过最吸引人的是世界罕见的高原土柱林,位于碛口镇北5公里处的冯家会村。土柱高低粗细不一,高的有10余米,低的仅2米多。它们有个共同点,顶部都戴有一个“石板帽”。据地质专家讲,这些土柱是十万年前地震中,震垮的山上石头停积在山坡上,在雨水流水侵蚀下,由于巨石保护,周围的泥土被冲刷掉,形成了残留的土柱奇观。苏鑫波/文 王宝珍/图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