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杀虎口 金戈铁马旧梦去 车水马龙新景来
发布日期:2017-09-25 10:19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记者
杀虎口景区。 范晓燕摄
历千年干戈,经百年繁华,送昭君出塞,迎晋商荣归。万里长城,隘口无数,杀虎口是其中极特别的一个。
数千年来,杀虎口曾数次更名:春秋秦汉为参合陉,隋唐曰白狼关,宋朝为哑狼关,明朝叫杀胡口,清初成杀虎口。现在,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千古雄关终成风景名胜。
天降小雨,地处边塞,在季节交替之际登上城墙,记者感到几分寒意。在关城上远眺,东西两侧,城墙与烽火台依然清晰可辨。它们随着山势曲折延伸,直至融入烟雨。
这条蜿蜒的曲线,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让人为之感慨,甚至痴迷。今年73岁的王德功就是长城的痴迷者之一,他几十年来潜心研究右玉长城的历史与传说,并出版专著10多部500余万字。
“杀虎口是本尘封的书,它记载着金戈铁马,烽火狼烟,沧桑玉帛,世道兴衰,民族的、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是王德功在《杀虎口》一书第一页留下的文字。现在,就让这位老先生为我们翻开这本尘封的书。
壹 西口古道铭刻求生印记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儿,哥哥你记心头……”
王德功幼年时,这段苍凉凄苦的民谣就经常回荡在他耳边。随着20世纪初京(北京)包(包头)铁路的修建,断断续续繁华了300多年的杀虎口日渐荒凉;当地人仍在口口相传着它的传说,关于战争,关于爱情,关于生死,关于生意……
在杀虎口的传说中长大的王德功,历任右玉县委文教部长、宣传部长、副县长、政协主席,但他始终不能割舍对杀虎口、对长城的爱,退休后担任了右玉县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他先后出版了《杀虎口的传说》《杀虎口》两部书,对杀虎口的历史与传说进行了系统的发掘与整理。
“走西口应该算是从平集堡开始的。”王德功向记者介绍说。来自各地的拓荒者,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蹒跚着、踟蹰着,走进平集堡。这座平集堡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与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杀虎堡通过东西两墙连为一体。两堡形制相同,均高11.7米,周长2里。杀虎堡主要为军用,驻扎有守卫长城的大军;平集堡后来为民用,在西口古道兴盛的时期,成为一个大型的市场;两堡连接的地方被称为中关。
拓荒者们走出中关的西门,踏上了一条小路。小路由透着墨色的石片铺砌而成,石片上能清晰地看到车辙、马蹄印,甚至拓荒者们行走留下的足迹。那是先人们无奈而坚韧的见证。沿着小路走向杀虎口,要经过一座小石桥,很多拓荒者走到这里,都要回头看看故土,然后咬牙前行。为了祈盼“走出西口,通通顺顺”,小桥被取名为通顺桥。
再往前就是杀虎口了,这个很多人心中的“希望之门”,其时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过——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样狭窄的城门才更利于防守。
300多年,估计有上百万人沿着这条小路,踏过这座小桥,穿过这个小门,进入了蒙古草原。他们有的客死异乡,有的艰难谋生,也有的荣归故里,甚至成为名声显赫的晋商。“那时,在这片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3600多户、4万多人。”王德功说。
现在要看到杀虎口的旧貌,只能通过杀虎口南边的博物馆了——进入21世纪,右玉县开始打造杀虎口景区,对周边景观进行了修复和重建。“今年五一假期,三天时间里,景区就接待了两万多人!”杀虎口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王军芳告诉记者。他期待着作为景区的杀虎口,有一天能重现昔日的繁华。
贰 右卫古城见证百代沧桑
王德功说,他第一次看到与长城相关的建筑物是杀虎口东南10公里的右卫城。
那一年,王德功9岁。“大爹(大伯)说,第二天带我去看父亲,那时右卫古城是右玉县城所在地,我父亲在那里工作。”王德功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他的脑海里一直回想着关于这座城的传说:名将李牧如何在这里屡破匈奴,一门出了30多位总兵将军的“麻家将”如何在这里前赴后继,明朝军队如何在这里坚守孤城8个月……
第二天凌晨5点,大爹带着王德功出发了。“没有路,大爹凭着印象,爬着高高低低的土沙丘。走了没多远,我就走不动了,拉着大爹的衣襟,他拖着我往前走。”顶着右玉终年不断的大风,两人从凌晨走到掌灯时分,终于走过了70多里路。“到右卫城的时候,我的嘴里、耳朵里都是沙子。”但是,王德功依然很兴奋,随后的两三天,他在城墙上爬上爬下,探索着每一个垛口、每一块墙砖的秘密。
1955年,王德功上初中后,学校就在右卫城中。“放学后,我和同学们满城探秘,观察寺庙、道观、清真寺、日本人留下的银行……学校的食堂设在宝宁寺的大雄宝殿,边吃饭边讨论殿墙上壁画中的佛教神话……”
后来,王德功眼看着人们扒下了古城的墙砖,眼看着风雨在城墙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创口……所以,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还在为保护长城而不停地奔波。
现在,当地政府正在进行右卫城的保护和重建工作。北面的城墙、城门已经再次被城砖包裹,南城门的瓮城里,巨大的塔吊还在为古城输送着新的养分。
叁 新旧云石寄望民族融合
这次赴右玉探访长城,王德功首先带记者去看的不是著名的杀虎口、右卫城,而是鲜有人知的新旧云石堡;我们先去探访的也不是两个云石堡,而是距旧云石堡西南3里的马堡。
如今的马堡,已经只剩下一圈斑驳的土墙,看不出当年的繁盛。马堡西边,长城上的暗道,当年能容人骑马通过;如今被城墙上塌下来的土堵了多半,人猫着腰才能穿过。
“隆庆议和(明隆庆五年也就是1517年,明廷与鞑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议和)后,这里是马市的两个‘试点’之一,‘试点’成功后才在长城上增开马市十余处。”王德功向记者介绍说,隆庆议和的地点就在新云石堡。“历代修建长城,都是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云石堡是少有的,代表和平,促进民族融合的地方。所以,我先带你来这里看看。”
如今的新云石堡,南面的墙保存还算完好,当年的城砖仍在,只是城墙上有一些早年间村民们掏出来的窑洞。其他的几面墙体损坏比较厉害,堡内则成了村民的田地。这也让曾担任云石堡村村长的姚永丽忧心忡忡。他专门注册了“西口探路者”微信号,号召大家保护长城,并寻求对云石堡的开发。
姚永丽在县城经营着一家烧烤店,听说记者来采访长城的情况,他也跟着回到了老家。当发现村里有一株古树被砍伐之后,他询问了在村里常住的母亲,之后只能无奈地叹息。
旧云石堡建在一座土山之上,堡墙还算明显,中间还有一座少见的圆柱形烽火台。“这应该是汉代的烽火台,其他朝代的烽火台应该都是方的。”王德功说。
采访的这段时间,王德功带着记者爬山坡上城墙,虽然年过七旬,但他的步履比缺乏锻炼的记者都稳健。他说,这么多年,右玉的长城他跑了无数遍,习惯了;只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各种方式,让这祖宗留下来的宏伟建筑永存。
本报记者 张立宇
历史沿革
春秋之前,右玉所处的地方被少数民族鬼方占据。战国末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军力大增,拓疆千里。赵国得到右玉后,将其命名为“善无”,置“雁门郡”,派名将李牧镇守并修筑长城。
因为右玉地处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边界,地理位置险要,所以历朝历代大都修建或加固过右玉的长城。
作为千年来的军事重地,右玉的长城留下了很多传说。“飞将军”李广曾经在这里担任郡守,并由这里出兵反击匈奴;王昭君曾从杀虎口出塞,在这里回看汉土;郭子仪在这里取得“靖边战役”的胜利,这是“安史之乱”中唐军的首次大捷;明军曾在这里抵抗鞑靼部落的侵犯,坚守孤城8个月,直至朝廷援军赶到;“土木堡之变”后,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被关押在右卫城中的宝宁寺;麻家将英雄辈出,先后有30余人为国从戎,其中麻贵曾任第二次援越抗倭战役的备倭总兵官(主将);康熙亲征葛尔丹后,在这里庆功,并将“杀胡口”的“胡”改为“虎”;西口路上的几个小人物,创建了经营范围无所不包的大盛魁……
史实也好,传说也罢,千年的风雨给这段泥土夯就的长城留下了太多值得追忆的东西。
链接
右玉县境内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建,总长度有80余公里。
长城由左云县进入右玉县的庄窝村,沿西北向,经破虎堡至残虎堡关口;然后转西南向,经杀虎口、二分关、大沙口,随后进入平鲁区。这段长城大多由黄土夯筑而成,受风雨侵蚀比较厉害,其中约有11公里痕迹已不明显。
以长城走向,与其配套的城堡有破虎堡、马堡、残虎堡、杀虎堡、平集堡、右卫城、旧云石堡、新云石堡等。这些城堡大都为土筑砖包,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城砖多被附近穷苦的百姓挪作他用。失去墙砖的保护后,城堡更难抵御雨水的侵害,各堡损坏程度不等。
目前,只有杀虎口、右卫城等城墙和城堡得到维修。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