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青龙古镇重阳百叟宴
发布日期:2017-10-26 11:13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雷钊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只是在当时是作为金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直到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等习俗,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下去。此前,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与三月初三“踏春”一样皆是家族倾室而出,大家在重阳这天与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直到进入现代,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自此重阳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人节”。
按照习俗,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饮酒赏菊登高望远,全家团圆为老人祈福增寿,也因此留下了不少思念亲人的佳句。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曾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忧愁。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重阳节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重阳节的节日氛围,进一步活跃老年人身心,青龙古镇于2017年10月28日,将举办“九九重阳节,暖暖敬老宴”青龙古镇百叟宴活动,邀请老人欢聚一堂,共度重阳佳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作为21世纪的我们,敬老爱老的道德意识就显得更必要了。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去感恩吧!
学会感恩,应当首先学会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想想我们现在:当我们用很轻松的口吻说自己蹉跎岁月时,当我们用很浪漫的心情与朋友闲逛时,而我们的父母呢?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呢?他们总是以很轻松的口吻对我们说上班不累,总是以一种幸福的口吻对我们说拥有我们这样的孩子他们很高兴。
都说隔辈亲,当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由父母变成父母及祖父母的双重身份时,他们把余生都放在了我们这里,他们每天都精心地为我们准备着可口的饭菜,默默地收拾着我们杂乱的书本,然后微笑地看着我们一跌一撞地走着,并时不时地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扶起滴着泪水的我们。
那怎样才能做到孝呢?你是否在爸爸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奶奶的生日时打个电话?在姥姥烦恼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给他们亲自做一顿也许算不上可口的饭菜?你可曾记得关掉吸引你的电脑,在灯下与他们说说自己的快乐与烦恼,听听他们的唠叨?
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赶快行动吧,想必那趴满岁月皱纹的额头定会舒展开吧!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还流淌着许多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我们增长智慧,实现梦想;感恩是一种心灵良知,它彰显了我们心灵的真善美;感恩是一种营养液,能滋润我们的生命,升华我们的灵魂;感恩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感情的寄托,是我们心中的玫瑰,让我们细心去栽培,用心去呵护。让我们时时心怀感恩,感恩生活的给予,感恩生命的多彩,感恩自然的恩赐,感恩一切的一切,让幸福和快乐把我们拥抱!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龙古镇将继续尽自己所能,传递正能量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幸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美满晚年,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增添一份美丽的色彩。雷钊 文/图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