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交城县坡底村:幸福河捞面

发布日期:2017-11-10 13:52    来源:中新网山西新闻    作者:刘玉明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8日电 在交城县坡底村,有一个名叫闫小儿的农民,他致富不忘乡邻,扶危济贫、乐善好施,带动一股报恩、向善的文明新风吹拂城乡,成为交城大地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筹资金建起老年活动中心
  10月30日,踏着冬日暖阳,记者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坡底村。近距离接触了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民,感受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不平凡人生。
  远远看见,一座新落成不久二层楼房矗立在村边。这座楼房就是由该村村民闫小儿自筹资金100万元建起的老年活动中心。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围坐在院子里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挂着一个牌匾“凤凰村老年活动中心”
  “这个村村名是坡底村,为什么起名为凤凰村老年活动中心?”带着疑问,记者问。老人们说,坡底村民间也叫凤凰村,是因为村子形如凤凰,山顶上的真武庙为凤头,东西二梁为凤翅,村底的古戏台为凤尾。
  老年活动中心的落成,牵动着每一个村民的心。说起坡底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村民大都感慨万千,更多的是欣喜。
  “因为全村一直以来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缺少文化生活,大伙十分渴望建一个文化活动场所给村民们休闲娱乐;由于资金缺乏,他们多年的梦想一直成了空想,如今多年的愿望终于成真了”一位正在理发的老人兴奋地说道。老年活动中心落成后,闫小儿又出资雇佣了一个理发师常年免费给村里的老年人理发。
  这是闫小儿扶危济困生涯中的一件小事。说到这样做的动机,42岁的闫小儿依旧记得儿时的心酸。那时候家里穷,为了生活,闫小儿的母亲走街串巷卖冰棍儿,后来又卖针头线脑,奔走于十里八村,用一副沉甸甸的货担,贴补着家庭收入。乡亲们看着孩子们缺衣少食,就常常接济他们,闫小儿就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至今,乡亲们都亲热地叫他:“胖儿”。
    从打工仔到河捞面馆
  由于家庭贫困,闫小儿早早辍学了,起先在建筑工地卖苦力。常言道,人生有三苦:打铁、和泥、卖豆腐。这三种活计是人生最苦的三大职业,因为要忍受严寒和酷暑,因为要受苦受累,因为要起早贪黑。
  做了两年多苦力活,闫小儿就用积攒的5000元钱买了一辆技改车,给工地上拉石头,风里来雨里去,很是辛苦。但最头疼的是“天天掉石头”,闫小儿说,道路坑洼不平,一面紧靠陡峭的山壁,一面贴着悬崖,山上不时会滚落些大小石块下来。雨季时,有时会滑坡,最严重时,大片泥土和石头瞬间就会滚落来。有一年开春,下了大雪,车子陷在烂雪泥里,只好下车刨雪,手指都冻伤了。有一回,正好碰上开山炸石,采石场突然间放炮,一块课桌一般大小的石头随着巨大的爆破声从头顶飞过,接着好多的碎石子像下雨一样落下来,车保险杠被山上滚落的石块撞扁了,前灯被撞得粉碎,轮胎被利刃般的片石划得皮开肉绽。
  “命悬一线,够吓人的。”回忆起那一幕,闫小儿至今都心有余悸。这件事发生后,闫小儿就放弃了拉运石头,2000年在县城东面盘了一家小店卖起了河捞面,他给店面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幸福河捞”。由于地理位置紧靠307国道,是南来北往车辆必经之地,离客运站也不远,加之24小时营业,就成为南来北往客商的落脚之地。闫小儿和别的面食店最大的不同就是,吃饱喝好就收一碗面的钱,经济实惠的河捞面也就成为人们的首选,花费少、味道好、 吃得饱。在漆黑如墨,寒风瑟瑟的夜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河捞面,是何等的惬意。
  那些常年跑运输的大卡车司机,总要压一压饥肠辘辘的肚子,赶到幸福河捞面,抖落两肩霜雪一身风,一大海碗面,连汤带面吃下肚,一顿便饭立马解决。正是因为食客众多,卖河捞面的饭店也是遍地开花,但是闫小儿的店天天食客盈门,每一天都要卖出去七八百碗,生意异常的火爆。
  记者随闫小儿去了他开的幸福河捞面,赶上正午,店里早早坐满了人,闫小儿亲自下锅,油汪汪的高汤,精心熬制的鲜味,撒着绿绿的一层香葱,加上大锅清汤下面,火头硬朗,使面条不软不硬,恰到好处。吃完面条,既饱饥肠,又饱口福价格实惠。  
  “卖饭的像奴隶,干这就像坐监狱”,这是闫小儿时常自嘲的一句话,由此也可以看出面馆生意的辛苦。
  时光荏苒,十几年过去了,在这十几年里,他几乎天天在和这碗面打交道,从和面、熬汤、下面,每一样都离不开他的照看。顾客也越来越多,店面比先前扩大了一倍。价格也从过去的3元一大碗,涨到了8元一大碗,但依然是放开肚子吃,只收一碗面的钱,使人对这家面食店顿生敬意。
  闫小儿说,过去开大车的司机,如今有的已步入中年,有的已经两鬓斑白,经过交城县办事时,总要特意赶过来,见上小儿一面,虚寒问暖之余,吃上一碗怀旧的河捞面,重温过去那难忘的岁月。
    致富不忘众乡亲
  最让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十九大召开前,闫小儿为全村上了60岁以上的423位老年人交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一笔支出就有8万多元。并且向老人们承诺,明后两年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都会给老人们交上。
  闫小儿说:“我拿出去的是金钱,收获的是愉悦。每看到老人们幸福的样子,自己心里就会多一份安慰。人生百年,有舍才有得,有得须有舍,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有钱没钱当作包袱。” 
  “远亲不如近邻”是闫小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看到谁家有困难,都会主动帮一把,这么多年来,到底做了多少好事、帮过多少人,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村支书韩广银打心眼里也喜欢佩服这个年轻有为,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时常鼓励他为村里做些事。
  去年春节,闫小儿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送了一袋大米,三月初三村里过古节,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领到了一桶食用油,端午节时,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领到了一袋核桃和一袋红枣。
  闫小儿说,自己吃着百家饭长大,当年照顾过自己的人有的已经过世,有的也七八十岁了,想起过去,自己就觉得愧疚,没有叔叔婶子的照料,自己一定会吃更多的苦。就想在他们有生之年抱这份恩。(刘玉明 任红生)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