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红土地上的小米情
发布日期:2017-11-13 11:24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记者 范珍

李永春(右)和李留英正在商讨明年的谷子种植计划。本报通讯员摄
11月10日早上6时,位于大山深处的武乡县蟠龙镇郭家垴村,公鸡响亮的打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村民李留英和妻子已经准备出发去几里外的田里收玉米。
推开房门,四周还是漆黑一片,寒气扑面而来。李留英拢了拢衣服对记者说:“今天收的这块地有点远,需要早点走!”说话间,远远有个人影走来,边走边喊:“老李,今天我帮你收秋去,村里就剩你家没收完了!”来者是本村欣欣荣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永春。
走了快一个小时,终于到了老李的地里,天色渐渐泛白。老李两口子和李永春都是干活的好把式,一进地就麻利地掰起了玉米。老李边干活边与记者交谈:“你看看,我们村的地都是在这沟坡里、山梁上,没有一块好地,以前就是靠天吃饭!”
“今年收成好吗?”
“好!今年我们用上了渗水地膜,一亩谷子打下350多公斤,想也不敢想啊!”
老李有三个孩子,说起以前的生活,他感慨颇多。“那些年就种着几亩薄地,每年千把块钱的收入,孩子们还都要上学,遇到花钱就得借,日子过得没着没落!这几年跟上合作社干,生活才慢慢好起来。今年我们又和中乔大三农合作,我的20亩谷子不愁卖!”
老李说的合作社正是欣欣荣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旁的李永春接过话:“我没有什么大本事,就会种地,看到村民们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很揪心。成立合作社就是为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天大亮了,环顾四周,记者发现所在的这块玉米地周围沟壑纵横,而每一处沟坡、每一道山梁上都是一块块的谷子地、玉米地。
聊到与中乔大三农的合作,李永春讲了一个小故事。2014年,为了更好地销售合作社的小米,弟弟李永中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为“兄弟米业”的网店。碰巧中乔大三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乔书领网购1公斤小米。这1公斤小米的高品质和它生长的红色土地,把乔书领吸引到郭家垴村实地考察。2017年,公司出资300多万元和蟠龙镇进行富硒谷子种植合作。“这次合作主要是帮扶蟠龙镇的贫困户,由公司每亩出资255元,给贫困户提供种子、渗水地膜、有机肥等,贫困户只负责种好,等秋收后,公司再高出市场价收购。”
“我这20亩谷子,总共收了7000多公斤,每公斤多给6毛钱,我就多收入4000多元!今年我们还用上了渗水地膜,每亩又多收150多公斤,一下子比去年增收1万多元!”算着今年的秋收账,老李的脸上乐开了花。
“老李,党的十九大刚开完,又给咱们老百姓吃了定心丸!中乔大三农要和咱们合作好几年呢!明年你再多种几亩谷子,撸起袖子好好干,脱贫致富不用愁!”李永春说。
快晌午的大山里,太阳暖暖地晒在身上,地里收起的玉米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金灿灿的,而丰收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正激荡在大家的心里。本报记者 范珍
本站编辑:杜瑞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