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山西陶寺获“世界考古论坛”大奖

发布日期:2017-12-14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    作者:记者
    12月8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十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的颁奖现场。新华社记者 屈婷 摄
    近期,关于山西陶寺“好消息”接连不断,刷爆了网友的朋友圈。继12月初山西陶寺考古遗址公园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后,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上,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晓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驽、高江涛共同主持的《陶寺遗址:“中国”与“中原”的肇端》荣获“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
  据悉,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考古研究表明,距今3900年至4300年的陶寺遗址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比河南二里头文化还早约500年,成为佐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重要源头。
这是陶寺遗址观象台(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邱小林摄)
    本次论坛主题是“水与古代文明”,获奖的山西陶寺遗址恰好与水关系密切。何驽介绍称,陶寺遗址可能隐藏着距今4000多年前水网系统的线索,甚至还包括一个坐落在汾河边的码头遗址和宫城内的“池苑”。
  “山西的母亲河是汾河,陶寺距此不远。”何驽说,陶寺城址坐落在汾河一条不大的支流边上,“这样的地理选址既远离水患,又能利用水力运输国家所需的战略物资,比如粮食、木材。”
  在汾河岸边,考古学家发现唯一一个码头遗存——东邓遗址。在这个码头的北边,有一个出土大量玉器的下靳墓地。从陪葬的玉石器种类和数量分析,墓地主人很可能就是管理码头的官员。“这说明距今4300到4100年间,中原人对水的利用已步入专业化,甚至有些可能是政府行为。”何驽说。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是创建于2013年的国际考古交流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与利用。世界考古论坛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世界考古论坛奖”的学术含金量很高,它代表了过去三年来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流考古学家公认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研究成果。(综合新华社、新华网、山西日报稿件)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