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不忘初心践誓言 尽心竭力为老区

发布日期:2018-08-23 16:32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编辑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信仰源自哪里?希望在哪里?无疑,孩子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对下一代的培养,成为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关键。
  由本报全程参与报道的“2018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在凭吊了雁门关伏击战遗址的先烈之后,前后持续近一周的活动宣布结束。
  这是一次难忘的关爱之旅,带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的深情厚谊。
  这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采访,所到之处,我们被社会各界对山里娃的无私奉献感染着。
  这是一次追梦之旅,受到关爱的孩子,心里从此种下梦想的种子。
林炎志理事长(右)向考入清华大学的刘丹宇同学颁发奖学金。
在石楼县举行助学活动,会后与受助学子留影。
   “不忘初心践誓言,尽心竭力为老区!”21日,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人激情满怀,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返京的动车,临行前,大家依依不舍,频频挥手。
  随行采访时我们得知,此次参与助学公益活动的这些老人,他们大多已是两鬓斑白,有些已是花甲古稀之年,但一想起受助学生开心的笑脸,就浑身充满了力量,亦焕发出青春的光芒。
  “2018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由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与石楼县、交城县、兴县、代县的县委和县政府共同主办,由基金会林炎志、段晓飞带队,携手爱心企业走进吕梁、忻州老区,向四个县今年高考录取的40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捐助学费(共计200万元),温暖了寒门学子及老区人民的心。
在交城县举行助学活动,受助大学生代表在主席台留影。
  晋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由山西省晋西北、晋西南和绥远省大青山地区组成的,我党最早的、条件最艰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1937年到1949年的12年里,晋绥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先辈,和老区人民一道,用青春和热血,用坚韧和意志,坚守着这片土地,与人民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也铸就了不朽的吕梁精神、晋绥精神。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这些革命后代,用实际的行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晋绥精神,践行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倾情助力,毅然决然地走进了老区教育扶贫的队伍。
在忻州市代县助学活动会场,受助学子在主席台留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多少年来,晋绥革命前辈和他们的后代们为老区建设建言献策、捐款捐物,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帮助、回报着这片土地。未来,这份爱心将不断传递下去!我们深知,红色文化是一种基因,这种基因,不仅仅存在于红色后代中,更根植在老区的每寸土地上,镌刻在每个老区人民乃至每个中华儿女心中。
  此次受助的学子,连同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面对这些关爱行动,无不殷殷承诺:不会忘记先辈们的流血牺牲,不会忘记基金会爷爷奶奶们对他们的无私帮助,一定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建设家乡,永远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人总是要追梦的,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怀揣着一个梦想,每个人都是梦想追求者。让每个人都拥有梦想,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才能共同构建起“中国梦”,这是我们的期望,也是晋绥人、山西人对阳光助学公益大使们应有的回报。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