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牵挂 共同的情怀(04月06日)
-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帜下(03月29日)
- 林炎志: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03月03日)
- 老区孩子们的一份承诺(02月24日)
- 北京汇文中学“贺龙班”成立 全国招生贯通化、一体化培养田径人(02月23日)
- 怀念一位百岁晋绥老前辈(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亲历者(11月28日)
- 永远和老区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非遗传人将煤渣变琉璃
发布日期:2019-03-01 16:26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孙蕊
---耗时5年,原创上百件作品
图为葛原生制作的绿树系列琉璃工艺品。 本报记者孙蕊摄
黑乎乎的煤渣也能变身精致美丽的琉璃艺术品?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氏琉璃传承人葛原生先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敢想,敢试,执着坚持,一切便皆有可能。
2月27日,记者在葛先生位于太原市东太堡村的工作室里见到这批琉璃世界新成员。这批耗时5年,用煤渣创新制作出的琉璃工艺品让人大开眼界:上百件作品,全部原创纯手工制作;四个系列,绿树、花环、珊瑚、假山,个个独具匠心、意蕴深长。谁能想到,这些颜色明丽、光彩照人的琉璃艺术品竟源于煤渣。它们精心摆放在一起更有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珊瑚成群、群山环绕之妙,为琉璃世界增添新趣,也为琉璃产业发展增添一种新的可能。
5年前,多年经验加一次偶然的发现让葛老决定挑战煤渣变琉璃,虽然作为一个老手艺人,他深知工艺的创新可不是魔术,说变就变,但他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他认为任何一项工艺的创新都需要敢想、敢干、始终坚持。5年来,在老伴和女儿的帮助下,葛老在煤灰堆里千挑万选“可用之材”,在一次次失败中完善工序,用多年积累的精湛技艺挑战不可能,挑战梦想的艺术新境界。他告诉记者,仅假山上高1厘米的小亭就尝试了数百遍。
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感,是葛老始终坚持创新的初衷,他说:“琉璃是一种跟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非遗项目,它的传承要始终跟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贴近百姓生活,更具活力。”
目前,葛老正在为这项创新项目申请专利,并将于3月初在太原美术馆举行的首届山西省琉璃文化艺术展上展出这批琉璃工艺品。(山西日报 记者孙蕊)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