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英雄晋绥 浩气长存”系列报道(四)

发布日期:2019-04-11 13:30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任冬梅
回  家
 
    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又到一年清明时,3月31日上午,兴县黑茶山凤凰岭下的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内,方队矗立,军姿肃穆,由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吕梁军分区,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共兴县县委、县政府,中共临县县委、县政府,中共离石区委、区政府,中共方山县委、县政府共同组织的2019年清明节祭扫先烈暨晋绥散葬革命烈士遗骸收迁安葬及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遗物安放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向烈士默哀致敬
  当天共收迁离石、兴县、方山、临县26名散葬烈士遗骨。之前,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已收迁安葬烈士629位。参加仪式的有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吴其辉少将,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红二方面军政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之女任远芳,从全国各地专程赶来的120师后代代表、晋绥儿女代表、入朝参战志愿军烈士后代代表以及吕梁党政军各界人士、当地群众、驻地官兵代表1200余人,大家胸戴圣洁的白花,肃立陵园广场,迎接烈士回家。
青山埋忠骨 史册载功勋
  一连串礼炮声后,随着低沉婉转的《思念曲》响起,训练有素的礼兵抬着新近收迁的26具烈士遗骨棺柩缓缓步入烈士塔前。
  简朴的仪式后,晋绥儿女、120师后代以及烈士亲属代表护卫着26具烈士遗骨棺柩,安放在早已准备好的墓冢内。随后,大家给墓地的松柏培土浇水。
  抗日战争时期,以兴县蔡家崖为首府的晋绥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阻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一道坚固屏障,为抗日战争胜利,为全中国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限于当时条件,牺牲的官兵都是就地就近草草掩埋。烈士的遗骨散落在根据地的山野沟壑。
26具烈士遗骨棺柩被礼兵抬到烈士塔前
  历史没有忘记英雄,人民没有忘记烈士。近年来,在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积极推动下,在山西省军区,吕梁市委、市政府,吕梁军分区的大力支持下,兴县县委县政府与兄弟县携手合作,竭尽全力寻找收迁散葬烈士。已先后从昔日战场迁回629位烈士遗骸,安葬在风景秀丽的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凤凰岭墓区,其中525位为无名烈士。无名烈士以序号排列,唯有每一座墓碑上方镌刻的红五星,无声诉说着永世长存的傲骨忠魂。
  烈士纪念塔两侧依傍山势建有一排弧形的黑色大理石英烈名录墙,镌刻着1949位烈士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和牺牲时间。名录墙每隔一段,镶嵌着一幅晋绥领导人的题词。“吕梁苍苍,汾水洋洋,先烈伟绩,山高水长”。贺龙元帅为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的题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块汉白玉石碑,都是一副铁打的脊梁,无名烈士碑上的序号就代表着两个字——‘不死’。”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在致辞中说,他已经连续5个清明节走上凤凰岭,祭扫晋绥烈士。“烈士是民族的魂,是民族的根。把烈士装在心里,我们才不会忘本,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晋绥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之女、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贺晓明大姐嘱咐我告诉大家,‘不忘毛主席1952年为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题词的嘱托:烈士陵园是英雄的家’;此次临行前,晋绥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林枫之子、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也托我转告各位‘不忘初心,继承烈士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向烈士致敬!’”
段晓飞讲话
张选讲话
梁志锋主持仪式
  吕梁军分区政委张选在发言中说:“缅怀过去、祭奠先烈,就是要在尊重历史、回溯历史中积蓄力量,就是要在尊重英雄、敬仰英雄中校正航向,就是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坚定信仰。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当前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暗流涌动,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我们强大的国防。作为新时代的晋绥人,我们一定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敢于牺牲的高尚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格,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英灵;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担当起强军强国重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下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营造浓厚的全民国防氛围,以担当的勇气,‘无我’的境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天地英雄气 浩然壮国魂
  对于来自北京的孙群凯而言,这个清明节意义非凡,当天,在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举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军7师19团烈士遗物安放仪式上,他将父亲仅存的遗照放入了烈士陵园为该团修筑的安放入朝参战烈士遗物的集体墓里,“我父亲曾经在兴县参加过战斗,以后我就可以来这里进行祭拜了。”
  孙群凯的父亲孙泽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军7师19团政委。于1953年1月与战友们入朝作战。
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墓揭碑
  1953年6月27日,美军20余架飞机三次轮番轰炸临津江东56号坑道,大量土方垮塌将坑道掩埋,坑道内正在开作战会议的1军7师19团指挥所114名指战员全部牺牲。
  停战后,孙群凯的父亲和战友们被安葬于“三八”线附近的墓地。由于靠近军事缓冲区,66年来,他和家人从未去祭拜过。“我们曾多次和有关方面联系,希望前往祭拜都未能如愿。”
  父亲牺牲时年仅33岁,而当时的孙群凯只有1岁多。父亲长什么模样,他没有任何印象。只能一遍遍翻看着父亲留下的几张发黄的照片。
  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为保家卫国,又入朝参战,之后再也没有回来,长眠于异国他乡。仪式现场,孙群凯讲起父亲的战斗历程,几度哽咽。
  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军7师19团为原120师部队。吕梁军民今年在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为其修筑集体墓,安放遗物,立碑铭文以示纪念。“回望历史,先烈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这片红色的沃土,孕育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今天拥有的和平安宁幸福生活,浸透着前辈们的无私奉献,蕴涵着先烈们的巨大牺牲。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精神高地,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我们的民族灵魂。我们一定要让牺牲在晋绥热土上的英灵早日回家。”兴县县委书记梁志锋表示,兴县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将坚持不懈寻找收迁安葬烈士遗骸,让每一位晋绥英烈都能长眠于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的青山绿水间,让烈士英灵得到安息。
  战争不能遗忘,英雄当被铭记。
  青山不老,日月永辉,英烈不朽,浩气长存。

    本报记者任冬梅 何玉梅/文 戴晓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