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六年资助2118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他们把爱撒在晋绥这片土地上

发布日期:2021-09-09 12:22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川
近日,"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 李川) 近日,一场特殊的"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谓其特殊,是因为往年都在山西举办的公益捐助活动座谈,今年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第一次改在了北京。
  座谈会上,来自晋绥革命老区的五届受资助学子向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等基金会人员讲述、分享着自己的感恩之情和感悟收获。
  参加座谈的2017年受助大学生李娟娟上月刚就业,她从领到的第一份工资里拿出500元捐给"晋绥情·阳光助学专项基金"。她说,接受资助的学子都有承诺,学成就业支持助学,当年拿到5000元解决了学费的燃眉之急,而今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这份晋绥情的关爱。 
座谈会上,来自山西省石楼县的受资助学子向基金会赠送"感恩"木匾。
  座谈会上,来自吕梁市石楼县的学子还代表当地五年来受资助的551名大学生向基金会赠送一块刻有"感恩"二字的木匾。木匾不大却沉甸甸的,它饱含着山里娃的真情和老区人民的厚爱。
  其实,这是一份双向的"感恩"。在战争年代,晋绥老区群众义无反顾地支援着在此地浴血奋战的八路军,养育了共产党人的后代。多年后,晋绥先辈的后代又把回报老区的使命扛在肩上,回馈、反哺老区人民,述说着鱼水情谊、晋绥情怀。
  基金会成立七年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吕梁精神。他们把老区人民装在心里,用赤子之情践行着回报老区的铮铮誓言。
  自2016年起,基金会每年组织"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爱心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奔赴老区为那些刚刚经历高考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寒门学子送去每人5000元的助学金。
  2016年,50名;2017年,245名;2018年,400名;2019年,323名;2020年,400名……
  今年,公益助学活动捐助了吕梁市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石楼县,忻州市岢岚县,临汾市蒲县的共700名大学生,共捐款350万元。
  六年来,"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资助晋绥老区9个县的2118名大学生,这些学子就读在全国373所高校里,在985/211大学的有302名。
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中)讲述"晋绥情怀"。
  是什么让基金会数年如一日初心不改?段晓飞多次深情表示,是一份融入晋绥后代血液中的"晋绥情怀"。
  每次回到老区,段晓飞都无限感慨,这里是晋绥老一辈战斗、生活的地方,这里有对英烈无尽的怀念和与老区人民深厚的鱼水情。"我们这一代人和后辈都会牢记父辈的嘱托:永远不忘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
  今年暑期,因疫情防控需要,基金会第一次未能亲赴老区,但是这份爱心并未缺席。同助学金一起送到孩子们手里的还有给每人的一封信和《红色晋绥》简报。信中有基金会送给学子的祝福,有"晋绥情·阳光助学专项基金"设立的初衷,也有对学子们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自8月22日起,"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相继在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石楼县、岢岚县、蒲县举行,各县认真组织协调,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把这份助学金交到每一位学子手中,这传承了晋绥情怀,传播了公益正能量,温暖了很多人。
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寄语受资助学子
  以往各届助学活动,无论工作多忙,林炎志都要亲自带队奔赴老区各县,与老师、家长和学子们交流,讲述革命往事、红色信仰,嘱托学子们放眼未来、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今年他亲自主持与各届受资助学子座谈,热情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希望学子们无论身在何地求学、工作,都要将自己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时刻想着报效祖国和回报家乡。
  每每说到晋绥后代的资助和关怀,学子们都有无尽的感慨。2019年公益助学活动中,晋绥老区400位受助学子每人收到一本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贺晓明亲自送的红色书籍《前辈的身影》,这一份精神食粮的资助,让很多孩子从中受益。
  座谈会气氛温暖、感人。座谈会上,基金会副理事长马小鸣,理事田小明、高玉堂,援医助学负责人段翔纷纷与学子们寄语、交流。会议结束后,晋绥老区的学子代表分赴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学习、工作,属于他们的新的征程也在开启。
"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兴县现场。
"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临县现场。
"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岚县现场。
"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方山县现场。
"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石楼县现场。
"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岢岚县现场。
"2021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蒲县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