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亲路上(4)--寻找北京市房山籍烈士(04月19日)
- 喜栽扶贫树苗(二)(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2)(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1)(04月13日)
- 不 灭(04月13日)
- 盼望早日修复《晋绥日报》旧址(04月10日)
- 晋绥老前辈樊建德、叶行子女向烈士陵园捐赠松柏(04月05日)
- 喜载扶贫果树苗(一)(04月01日)
- 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在兴县调研考察慰问(04月01日)
- 父亲骨子里有桑植人的侠肝义胆(03月30日)
翼城县——佛山风景区
发布日期:2015-06-05 11: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佛山庙
佛山西的张马河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在很早以前,离张马河3里地的黄家铺村有个老人叫黄玉清。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老人听见门外有人叫他。出来一看,只见月光下站着一匹毛色火红的金马驹。他正想上去看个仔细,谁知那马驹却扬起银蹄狂奔起来。他跟着马驹一直追到了佛山的山脚下,河沟里突然裂了一个口子,金马驹纵身跳了下去,裂口马上合拢。他隐隐约约听马驹说:“回去吧!辛苦的老人,你会有好报的!”由于沟底突然张开了口,又有神马纵身跃人,所以这条河从此就唤成了张马河。
佛山宗教底蕴丰厚。巅顶庙宇始建于宋,中兴于明,昌盛于清。据清雍正年代《重修圣洞神记》载,佛山原有武当庙,明弘治七年(1494)重修。康熙五年(1666)新建山门及两座庙宇。前庙为祖师王殿,崇祀真武大帝;后洞供奉玉皇、观音、地藏、太山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圣母、后土等。雍正十一年(1733),道人王正享(俗称王斗爷)鉴于祖师王殿已经修葺,而后洞凋零,故整理后洞,采装圣像,予以重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翼城县正堂童学涛更名后洞为佛山寺。咸丰十年(1860),翼城、沁水两县又共同捐资对整个庙宇进行了维修。
佛山庙宇为僧道合一的建筑,是翼城佛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古时每逢四月初八庙会,翼、沁两县十社村民敲锣打鼓,摇旗撑伞云集于此,僧、道两门抬龙王神像,朝山取水,法教金磬,梵咀课诵,整座佛山人头攒动,异常热闹。据传,在佛山求佛求药非常灵验,旧时方圆百十里常有到此求佛许愿者。据民国18年《翼城县志》记载,清代,该山有坐虎道人(上吴村人)遁迹,修身养性,往来骑虎。柏道人(浮山人)在此隐居,持斋募化,重修庙宇,并坐化此山。浮山诸生为其立碑,词日: “一人仙境,襟怀不犹。乾坤朗朗,岁月悠悠。
在佛山山腰和沟底有盘旋蔓延五公里的坪曲公路,重要隘口东、西坞岭即在佛山之南。西坞岭自古为兵家相争之地。唐会昌三年(843),刘祯于泽潞叛变,屯兵翼城的石雄伐之,在西坞岭将刘祯打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决死纵队一部和国民党33军83师、10师在此与日军进行了三昼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生俘40余人,烧毁敌汽车200余辆。新中国建立后,西坞岭作为红色遗址,被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黄家辅村马家沟李振山筹资开发佛山旅游景区,经市、县有关部门同意,将该景区定位为:临汾市佛道文化展示区,翼城县探幽避暑胜地、登高健身乐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开发景点有南天门攀登步道、佛山寺、佛塔、武当庙、探幽避暑度假村、桃花园林、山顶观日台、辽王营寨、坞岭大捷纪念馆等。同年,《佛山景区旅游规划》经县政府批准立项,景区建设继续进行。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