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名胜 » 临汾 »

安泽县——雄关览胜上党关

发布日期:2015-06-12 09:33       来源:安泽政府网

▲安泽屯留界门楼
  上党关,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上党郡,有上党关。”光绪《山西通志》说:“盘秀山,亦即方山,俗名摩诃岭,上党关在其间,其阳蓝水所源,其阴则绛水所源也。《魏书·地形志》称: “上党郡有上党关,先属寄氏,后属屯留县。关址在屯留境内的摩诃岭上”。摩诃岭,俗称毛孩岭,是上党西通平阳的古道必经之路。山高地险,关城雄伟,上党关建在山顶西侧,十分壮观。从史志文献中我们为什么会屡屡看到上党关又寄氏(今安泽)亦屯留这样的双重身份呢?其实不了解这里山川形胜的人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熟知这里地望属地的人都心明如镜、泾渭分明。上党关屹立在良马乡的摩珂岭上,也就是说良马乡归属的演变,决定着上党关角色的转换。然而,千百年来虽然朝代兴替,星移斗转,辖地可以更改,但是,上党关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永远亘古不变的。兵书云:“上党居天下之肩脊,得天下必先得上党”。如今在安泽、屯留两地谈到所处的地理位置时,我们可以看到:“ㄨㄨ扼长治、临汾之咽喉,制上党、平阳之要冲”的同样表述。准确地说两地的扼与制的要地就是上党关。上党关作为历代东挡西拒,西下东进的兵家必争之地,其军事战略地位无疑十分重要。难怪良马乡在屯留时,人们说这里是晋东南的西大门;重归汉寄氏今安泽后,此地又被称作临汾地区的东大门,其中奥秘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里是上党关所在的“母体”。
  上党关北靠盘秀山,南依发鸠山,与这两座互为印证、孕育和充满传奇的人类始祖炎帝的大山通麓连体。沿着山梁北上盘秀山主峰不过十华里之遥;顺着山脊南进距发鸠山二十五华里之地。上党关下东西为两条大峡谷,史称上党谷。从东边到上党关,必经屯留的西流寨、吴寨、黑家口、小口方可登山;西去上党关有两条峡谷通道,良马寨、小寨、边寨、华寨是必经之地。
  上党关何等险要?人们从这些称“口”叫“寨”的必经之途的村名,一定已经可想而知了。也许有人会说,上党关下的村名非口即寨,并非虚言,只是现在的良马乡所在地良马村何曾叫过良马寨?是不是笔者有意夸张杜撰?口说无凭,还是让史据回答方言之有据。《唐书·刘从谏传》载:“李万红本退吐浑部,举帐之潞州,牧津良寺,地美水草,马如鸭而健,世传为津良种马”。《唐书·藩镇传》也说:“津良寺水草美,马肥健,谓之鸭脚种马”。上党津良寺产良马举世闻名,并贡于皇室。李翰《名马记》曰:“上党泽马,开元十二年(724年)献异马,其身如筒,左古十筋肉,尾无毛”。《唐书·刘从谏传》、《唐书·藩镇传》和《名马记》所说的上党津梁寺与上党“献异马”之地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清乾隆《潞安府志·物产·卷八》曰:“良马寨即津良寺也”;清光绪《山西通志·关隘·卷四十八》载:“潞洲津梁寺水草美,良马寨驻此”并直指良马寨方位说:“地在屯留西南九十里”。
  由史看来,良马村不仅是上党关下兵家重要的安营扎寨、屯兵之地,古时称良马寨。也是牧马基地。蹄如鸭掌型种马是进贡皇室的名马。津梁寺就是良马寨。唐史说李万红原系土谷浑(今青海一带)的一个部落首领,唐后期(约827-846年间)被征服后,改赐李姓而名万红,该内附部落被遣送至属上党郡安泽良马一带,该民族善养马,以牧马为业。因异族迁此,又是良种战马、贡马的产地,地位极其重要,大唐王朝在此地设重兵扎寨驻军,一来坚守上党关隘,二来严防异族不规。这就是鲜为人知的良马与良马寨的历史由来。


▲上党古关遗址
  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争鸣,尘封了历史记忆,逝去了古关雄风。上党关,被人们遗忘已久。但是,而今当人们再次登上上党关,依然不能不对如此山势险峻、威武雄关而惊叹不已。眼前的关墙早己断壁残垣,关门虽犹存,但解放初期尚存在关门上的“秦晋通衢”四个大字,也不知在何年被谁人折毁。凭吊古关,俯视仰望关上关下,身临其境,人们自然而然难能不触景生情。西视古关,关左的大山如同刀切斧劈,壁立千仞,别说是人,就是穿涧飞崖的猴子要想攀爬上去,怕不伤筋动骨也难;再看关右,一道山脊倒也平坦,朝下一望令人头晕目眩,毛骨悚然,大山陡峭,深不见底。可以想像得出,休道古时的将士行军打仗拿的是长矛大刀,就是如今的现代化部队,如不使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仅靠步兵作战,山上的将士可以不用任何武器,只要一字排兵,布满充足的滚木雷石,来犯之敌想要越过此关,可说比登天都难。居中的关门虽有一条栈道可以上下,却依山势而修,山道宽处不过二、三米,窄处两人通过都困难。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说真的,笔者曾路经和游览观光过我们三晋的东阳关,娘子关,宁武关等几个名关,较上党关而言,其雄、其险都不可比。史说三国时曹操征讨高干时,正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行军苦不堪言,他在路上写了一首五言长诗《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上党关壁立千仞
   太行羊肠坂是上党东关,处于安泽的上党关是上党西关。试想曹操当年其时,征途而过的是上党西关,其艰辛与悲壮的感叹,也定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党关,历经沧桑,见证了上党地区两千年来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目睹了两千年来的岁月递嬗和社会巨变。在上党关下的华寨村,有两个相距不到五华里的山峰,一山名叫张飞岭,一山名叫吕布洼,双峰相峙对立。这两个同三国时的两员横扫千军的虎将同名的山村地名说明了什么?他们是友军还是你死我活两军对垒的劲敌?也许什么也不必说,这两个地名似乎早就告诉人们,这本来就是三国时两个最有名的杀星,不论张飞与吕布是盟军还是死敌,地名本身就予示着一场刀光剑影、杀气腾腾的战争信息。史志尽管记录有关上党关的军事与战争甚少,但是也不等于上党关如同虚设,这里是没有战争的乐土。在《元史》里我们可以看到元军统帅耶律宗真攻克潞安后,快速占领上党关,大军西下直抵平阳的描述;在一些史志文献里也可看到黄巾起义、明未李自成的起义军在上党关的军事活动及李自成的左营制将军刘芳亮率领大军,渡黄河攻克山西上党关,分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保定,从南面包围北京的记载。
  可以这样说,人类历史上不论是正义、还是非正义战争,战争毕竟是残酷的,战乱兵祸受害最重的还是劳苦大众。即使黄巾、李自成这样的因朝政腐败、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也概莫能外。这些起义军战时的军饷何以保证?无非攻城掠地后从朝庭官府中豪取,败军之时也只有在民间抢掠。他们定然没有、也不可能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南泥湾恳荒戌边”这样的伟大壮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曾对这种“打倒皇帝当皇帝”的“流寇思想”主导下的战争,作过精辟的总结。《安泽县志》、《屯留县志》都记载了尤其是李闯王在太岳、太行之野的所作所为,上党关更是见证了农民起义军摧毁封建王朝统治的浩然正气,也铭记了伤及百姓的屈辱与血泪。
  追溯上党关战事的话题,未免过于沉重。当一个朝代被推翻,又一个王朝建立起来之时,和平年代时的上党关肯定又是另一番情景。上党关既有威武雄壮,自然也有“侠骨柔肠”。史说这里是燕赵大地通往平阳、河东、古都西安一条最近的通道。和平年代上党关便成为冀、豫、鲁连接秦晋的盐驿、官驿,客商物流的重要通衢。而今再登上党关,人们一定会被眼前的风光所迷恋。
  壁立的悬崖、陡峭的深谷,突兀的巨石,叮咚的泉水、山前山后、山上山下丛林茂密。森林深处,常有飞禽走兽出没。据《冀州图经》载:“产潞州者五叶真人参”。在唐宋时代上党人参是最珍贵、专贡皇宫帝王之家的补品。最为上品的是上党东关的紫团参和上党西关的五叶参。唐韩翊诗曰:“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由于此参身价奇高,民间采挖失控,到元代资源枯竭,直至绝灭。没了上党参,东北参才成了上品。近年来,采药人在上党关下的深沟沃野,又发现了绝迹几百年的野党参。
  如今再到上党关,还可走走上党关的栈道。几公里栈道,经千年风雨、山洪摧毁已面目全非。其中有2000多米青石板栈道尚存,虽历尽沧桑,排列有序的青石被磨的光光溜溜,但它不朽的“骨架”还在,依然表现着苍劲与坚挺。

▲上党关千年古道
  走上这条沉睡已久的千年古道,展开思绪的翅膀,遥想当年,我们仿佛还能看到作为秦晋通衢名关要道,那昔日的繁华,旧时的辉煌。在这条道上多少金戈铁马、勇士猛将从这里闯关;多少茶商盐贩、西来东往从这里越山过梁;多少赶考的学子十年寒窗在这里留下匆匆的脚步;多少肩挑背扛的脚夫在此路滴滴汗水摔八瓣、望山兴叹……
  而今,这条近说从临汾去长治,从河东抵上党,远说从陕甘到冀鲁的直线通衢,己由三零九国道取代。三零九国道从上党关西北八公里处绕过。站在这蒿草过膝、棘拦藤缠的千年古道与大桥飞虹、劈山成道的现代交通交汇处,人们一定能见识到在别地他乡,根本体会不到的感觉,上党关也和盘秀山一样留下了许多神话与传说。如果有人问上党关所在地摩诃岭为什么也叫“毛孩岭”?外乡人一定说不出所以然。但是要问上党关下东、西两地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没有不知道的。传说古时摩诃岭上也住着不少靠种地为生的山民。岂知摩诃岭上的料礓石成精,一夜之间山民耕种的土地里到处生满了料礓石,山民刨不尽、拣不完,庄稼欠收一年不如一年,山民的日子越过越难。摩诃岭庙里一个叫毛孩的小和尚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毛孩一怒之下索性不念佛、不诵经,专拣这害人的料礓石出气,他砸了一块又一块,粉碎一堆又一堆。成精的料礓石终于发话说:“你如此狠我难道还能把我吃了不成”!又过一日,成精的料礓石一阵心血喷涌,感觉死亡不远,挣扎着到了庙里,果见毛孩煮了一大锅料礓,吃的正香,成精的料礓石被惊吓的魂飞魄散。原来毛孩赤心为民的精神,感动了盘秀山上的祖师,祖师巧施法力,暗助毛孩吓退了恶魔,种地的山民过上了好光景。时至如今,在摩诃岭周围的土地里、大山上,料礓石随处可见,惟摩诃岭上一块也找不到。


▲摩诃岭上毛孩庙遗址
  摩诃岭庙里的方丈非常忌妒深受山民的爱戴的毛孩,他以毛孩一度不诵经拜佛、违犯戒规为罪名,把毛孩推下山崖。毛孩死后,悲愤的山民焚毁了寺庙,赶走了方丈。山民们在毛孩亡命的高崖上深情地呼唤着:“毛孩——”,说来也神,山民不论朝那个方向呼唤,都能听到对面山鸣谷应,毛孩拖着深长的声言回应道:“在这儿——”。山民们都说毛孩没有死成了神,又在摩诃岭上为他修了毛孩庙,世代供祀、香火不断。现在这座庙不仅在,而且尚无大损,距上党关址仅一里之遥。

▲上党关悬崖绝壁上的北齐佛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上党关重温唐王昌岭的《出塞》,倍感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到上党关去,不论你是怀古探险抒怀,还是游览观景采风,都不失是一个最好的去处。若有兴趣,不妨去攀山崖、探幽谷,去采挖几株上党五叶野人参,或入药、或泡酒,享受一下过去皇家才能享受的感受;也可把自已带入神话世界,看看此山究竟还有没有料礓石。再对着山谷亮一嗓子,听听毛孩还有没有回应。不过笔者相信毛孩没有死,只要毛孩岭的地名不改他就永远活着,因为名关雄风,人间大爱铸就了他在人们心中永远不死的魂灵。
  吴雯是清初著名布衣诗人,时称“仙才”,名噪一时。他的诗歌成就很高,对于后世影响颇深。有过“摩诃岭”一诗存世:

 

  摩  诃  岭
  (清)吴雯
  崔嵬摩诃岭, 万山之门户。
  日月殊晦明, 岩峦变风雨。
  蛟龙隐窟穴, 虎豹杂居处。
  客子惨心颜, 蛩蜉色如土。
  光阴能几时, 浮生果何主。
  大患为有身, 后生乃盆苦。
  落日投山家, 柴门对花坞。
  安得结吾庐, 从之学农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