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亲路上(4)--寻找北京市房山籍烈士(04月19日)
- 喜栽扶贫树苗(二)(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2)(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1)(04月13日)
- 不 灭(04月13日)
- 盼望早日修复《晋绥日报》旧址(04月10日)
- 晋绥老前辈樊建德、叶行子女向烈士陵园捐赠松柏(04月05日)
- 喜载扶贫果树苗(一)(04月01日)
- 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在兴县调研考察慰问(04月01日)
- 父亲骨子里有桑植人的侠肝义胆(03月30日)
“圪奓”和“圪秕”
发布日期:2016-04-18 16:14 来源:太原晚报
过去,小店方言中有许多顺口押韵的小段子,供人们在遇到相应的情景时使用,增添生活中的情趣和幽默感。如看到某小孩子没有梳头洗脸,有人就会这样打趣道:“头不梳,脸不洗,三根黄毛‘圪奓’起”。那孩子听了脸红,赶紧跑回去梳头洗脸,出来后,看到的人又说:“头梳了,脸洗了,三根黄毛‘圪秕’了。”这样的小段子,看似说者随口而来,实则是人们多年的积累。
这两个段子中的“圪奓”和“圪秕”,均是小店方言中的特色词。“奓”,词典注音为卷舌的 zhà, 小店方言读 zà。 “秕”小店方言与普通话一样读为 bǐ。 “奓”字,辞典上的释义为“张开”。小店方言中的意思是指人或动物的毛发竖起来。公鸡相斗时全身羽毛都挺立起来,人们就说是奓起来了。有的流浪狗因没人照顾,脏兮兮地全身乱毛倒竖,人们就称之为奓毛子狗。人的头发蓬乱,也被称作“奓”,不过前面要多个“圪”字,叫“圪奓”。由于公鸡奓起毛来相斗,是一种狂热的状态,小店方言中的“圪奓”,有时也形容人的张狂。对逞强摆谱的张狂人,就叫作“圪奓鬼”。
“秕”字的本义是指粮食的籽粒不饱满。种庄稼的人最为清楚,对不饱满的籽粒就说是秕壳壳。那些没有成熟的秕谷子、秕麦子等,碾不出米磨不出面来,人不能吃,只好拿来喂鸡、喂猪。就拿小麦来说,快成熟时如果籽粒饱满,麦穗上的麦芒就是往开“奓”的;如果籽粒不饱满,麦芒就是抿在一起往回缩的,缩也就是“秕”。因此在小店方言中,“秕”成了“奓”的反义词。小孩子梳了头,头发抿回去了,就说成是“圪秕”了。“圪秕”一词更多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人受了打击萎靡不振,就被说成“那人‘圪秕’咧”。“圪秕”有时还能作动词用,指强者欺负弱者,把弱者打蔫。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