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亲路上(4)--寻找北京市房山籍烈士(04月19日)
- 喜栽扶贫树苗(二)(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2)(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1)(04月13日)
- 不 灭(04月13日)
- 盼望早日修复《晋绥日报》旧址(04月10日)
- 晋绥老前辈樊建德、叶行子女向烈士陵园捐赠松柏(04月05日)
- 喜载扶贫果树苗(一)(04月01日)
- 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在兴县调研考察慰问(04月01日)
- 父亲骨子里有桑植人的侠肝义胆(03月30日)
“纺花牛儿”
发布日期:2016-04-19 17:20 来源:太原晚报
到网上搜索后我才明白,我们小时候捉来戏耍的“纺花牛儿”,是一种名叫“金龟子”的昆虫。
“纺花牛儿”这个名称是我们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大人们大概也是小时候从他们的大人们嘴里听来的吧。方言土语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口耳相传,若问出处无从查起。“纺花牛儿”是一种能飞的甲虫,有成人的指甲盖大小,身体呈灰褐色,上面还分布着深黑色的斑点,样子并不十分可爱,孩子们喜欢它,全在于它的好玩。
捉住三四只“纺花牛儿”,掰下一圪节茭梆榔榔(高粱秆的节)做“轴”,撇下三四根茭蔑蔑(高粱秆的硬皮)插在茭梆榔榔上做“辐条”,一个类似于纺花车的玩具就做好了。把茭蔑蔑的另一头削薄削尖,款款地插在“纺花牛儿”头与身体之间的缝隙里,既不要伤着它,还不能让它飞掉。有几只“纺花牛儿”就在“轴”上插几根“辐条”,“纺花牛儿”们面朝同一方向,不能相对或相背。插好后,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对,圈成圆筒状,把那条“轴”的两端分别虚虚地插在两手的圆筒内,千万不要握紧。然后用嘴吹那些被插在茭蔑蔑上的“纺花牛儿”,它们一受到刺激,便没命地飞开了。由于有茭蔑蔑寄绊着,它们又飞不出去,几只“纺花牛儿”一起用劲,便带着小小的纺花车儿在你的胸前嗡嗡地转开了。在清贫困苦的年代,在封闭落后的农村,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个“纺花车儿”,亲眼看着“纺花牛儿”在自己的身前翩翩起舞,别提有多么得意,多么开心了。
因为孩子们一时的玩兴,就给一种昆虫命名了,方言土语,野趣无穷。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