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亲路上(4)--寻找北京市房山籍烈士(04月19日)
- 喜栽扶贫树苗(二)(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2)(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1)(04月13日)
- 不 灭(04月13日)
- 盼望早日修复《晋绥日报》旧址(04月10日)
- 晋绥老前辈樊建德、叶行子女向烈士陵园捐赠松柏(04月05日)
- 喜载扶贫果树苗(一)(04月01日)
- 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在兴县调研考察慰问(04月01日)
- 父亲骨子里有桑植人的侠肝义胆(03月30日)
“腊月里的荞麦没蒴(说)了”
发布日期:2016-04-25 10:28 来源:太原晚报
“蒴”,汉语词典里解释为:蒴(shuò),干果的一种类型,由两个以上的心皮构成,一室或多室,内含许多种子,成熟后裂开。如芝麻、百合、牵牛花等的果实。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家乡清徐一般是夏至开始收割小麦,在麦田里回茬荞麦。经过小暑、大暑两个节气一个月的生长,到立秋前后,荞麦就开出了白色的花朵。在阳光照射下,荞麦花朵逐渐萎缩,而花萼里面却孕育着一粒粒荞麦的果实。这时候,家乡的人将荞麦开始结籽的状态叫做“坐上蒴”了。农谚曰:“秀穗一月成。”从立秋,经过处暑、白露至秋分收割,足足有一个多月的生长期,荞麦完成了结籽、灌浆、成熟的全过程。
如果小麦管理不好,或遭受了自然灾害,夏至之后不能尽快收割,或收割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没能适时回茬荞麦,耽误了时日播种太迟,直到处暑节令还没有开花“坐蒴”,那么到了秋分收割的季节,荞麦就不会有理想的收成。如果到了天寒地冻的腊月天,地里还长有荞麦,那只能是枯萎了的麦苗,肯定不会开花结果,那就“没蒴(说)了”。
由于“没蒴”和“没说”是同音,所以家乡人用荞麦的“没蒴”比作对一个人的无话可说。通常是针对一个说话没信用、办事靠不住、做人没底线的人来说的,含贬义多些。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