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民歌戏曲 »

朔州秧歌戏

发布日期:2016-03-04 11:17       来源:太原日报
  朔州秧歌戏是流行于以朔州为中心的晋北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也是一种融拳术、舞蹈、戏曲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街头广场艺术。
    朔州秧歌戏由踢鼓秧歌和小秧歌演变而成。踢鼓秧歌最初只是表演拳术,后逐渐舞蹈化;小秧歌专以歌唱娱人。因为二者常常在一起演出,于是就形成了土滩秧歌。土摊秧歌可以组织较大规模的队伍于街巷进行过街演出,也可以登堂入室进行进院演出。过街演出时多是变化队形的大场面,进院演出多是在锣鼓声中唱一些应时应景的祝贺性的喜歌。逐渐地,土摊秧歌出现了一些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固定剧目,音乐上逐渐走向专曲专用,形成固定的曲子,在表演上也积累下诸如“戴宗三亮式”、“腾空旋风”、“大小控步”、“一字四品步”、“兔儿旋窝”等固定程式。清朝初年,随着土摊秧歌的发展和创新,各村各地涌现出不少深受群众欢迎的秧歌艺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攒合班子”出现了。这种班社把有名望的秧歌艺人聚合起来,用鼓板按节、丝竹随腔,离开土摊,登上舞台。经过漫长历史的孕育,朔州土地上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戏曲剧种——大秧歌。

朔州踢鼓秧歌表演
    传统的朔州秧歌主要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梁山泊英雄惩恶济善、除暴安良、刺探情报、劫狱救友的故事。朔州秧歌主要是在节庆、贺生、祝寿、筵宾、还愿等民俗活动中表演。男角称“踢鼓子”,女角称“拉花”,成对表演,多扮成《水浒》中的人物,表演粗犷奔放。有入户拜年、广场表演、进院祝拜、坐灯官、压街镇邪、烧香祭风、灯场游园、旋旺火、接下程等一系列程式。表演分子场、小场子和过街场,各有自己的表演形式。
朔州踢鼓秧歌表演
    小演唱秧歌亦称小秧歌,演唱曲调融合了社火曲牌、庙堂音乐和民歌小调等,以歌为主,以舞为辅,往往和踢鼓秧歌交叉进行,活动多在街头、广场、院落,常常演出一些小剧目、选场选段或整本戏。
朔州踢鼓秧歌表演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