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亲路上(4)--寻找北京市房山籍烈士(04月19日)
- 喜栽扶贫树苗(二)(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2)(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1)(04月13日)
- 不 灭(04月13日)
- 盼望早日修复《晋绥日报》旧址(04月10日)
- 晋绥老前辈樊建德、叶行子女向烈士陵园捐赠松柏(04月05日)
- 喜载扶贫果树苗(一)(04月01日)
- 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在兴县调研考察慰问(04月01日)
- 父亲骨子里有桑植人的侠肝义胆(03月30日)
云胜锣鼓
发布日期:2016-03-11 11:25 来源:太原道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流行于晋北忻州、朔州和大同地区,其中尤以原平市永兴村最为著名。得胜口是大同外长城之重要隘口,也是蒙晋交通要道。古代大同,战争频繁,军队出征、还朝皆从此处经过。每次得胜归来,则由一名德高望重长者率领民众在得胜口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凯旋将士,故称之为得胜锣鼓。后来它在云州(大同)地区广泛流传,因而改称云胜锣鼓。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云胜锣鼓逐步发展,广泛应用于喜庆大典、商肆开业,秋后丰收、逢年过节等事宜。
云胜大锣鼓为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十六届“群星奖”大赛而紧张排练。
云胜锣鼓是一种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打击合奏。它既不同于晋南锣鼓,也不同于太原锣鼓,在山西锣鼓中可自成一大流派。早在北魏(406——494)开凿的云岗石窟的第16窟中就刻有手持小镲的锣鼓乐队的演奏,这说明访乐种的小镲,此时在民间就已普遍流行了。
其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有大镲、小镲、小锣、套锣、木鱼、梆子、主鼓、耳鼓、套鼓等众多种类,而每种乐器的打法也各具特色。演奏之中,队形时常步法变化,时而似龙,时而如虎,不仅声音震撼、好听,而且变幻多样,甚为壮观。音色节奏鲜明,具有完整的交响乐思维,多声部打击乐艺术。演奏中鼓点与锣鼓声震天动地。音色醇厚,使人感到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锣鼓声急时宛如惊涛骇浪冲击,缓时犹如汩汩溪泉流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的乡土特色。
云胜锣鼓在原平市天涯山表演
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乐”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
该乐种曲目丰富,现存133首,拥有37种独特指挥法。它与我国其他锣鼓演奏法不同的是,一到三品二档以上的曲目,演奏员就不用鼓棒而只用手指击鼓了。各种乐器皆有鸳鸯打法的绝活。据老艺人们说:“云胜大锣鼓的乐器性能是以鼓为君,象征骨骼,小镲乃皇后,小锣是舌头,二者紧密配合,起筋脉血液的作用;大镲是皮肉,套锣是点缀,起辅助作用;木鱼象征眉目;再加上持鞭指挥是灵魂,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其经典曲目有锣鼓大套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八仙过海》、《猛虎下山》、细吹锣鼓《走西口》、小镲特技《山西刀削面》、《小伙计端盘》和鸳鸯特技等。
“二月二龙抬头”,“云胜大锣鼓”在原平市解村乡尚家庄村表演。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