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民歌戏曲 »

“凡星陨落” 皮影戏传承永不停息

发布日期:2016-07-04 11:22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他是皮影戏班第七代传人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武海棠的祖上成立了“二义园”皮影戏班。他作为“二义园”的第七代传人,7岁学戏,9岁就唱得有模有样了。当时的“二义园”皮影戏班,在汾平介孝一带非常出名。无论在哪儿表演,都会有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捧场。戏班夜夜演到天亮,连唱一个月都不稀奇。后来,随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娱乐方式迅速涌现,皮影戏慢慢地没落,渐渐成为人们的回忆。
    伴随着皮腔纸影戏的兴衰败胜,武海棠的人生也由此起伏波折。在武海棠心里,皮影戏不仅仅是娱乐品,它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的延续和祖艺的传承。无论生活多么困苦,他都不曾有过卖掉祖上留下的两箱皮影道具的想法。“威风凛凛坐将台,咆哮三声辕门开”,只要皮腔一开口,有人来看,他就觉得很满足。
    上世纪80年代末,孝义皮影戏作为国粹被文化部选中前往英国演出。2006年,孝义皮影戏被正式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是在那一年,一直无偿教授弟子的武海棠老人,拿到了政府每月发放的500元特殊津贴。农民出身的他,把这些钱也都用到了教弟子身上。
    孝义皮影戏现有传人28个
    武爱萍介绍,她父亲的弟子虽然多,但在水平上和老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她小时候,见过老人可以两手同时指挥10个影人,还要边唱边打斗。武爱萍说:“我爸平时就是一个农民,但是只要那签子一拿起来,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记者看过武海棠老人的皮影表演视频。不用说皮影戏,就老人表演本身看起来,都很有艺术范。签子一甩一转,那种挥洒自如,连带的纸窗上的影人就跟被注入了生命一样,伸胳膊伸腿,拿凳子举武器,就像活了一般,不比现在的动画片差。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老人的弟子依然坚持发展孝义皮影。武海棠老人的弟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任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研究会会长侯建川,目前是孝义皮影界最活跃的代表。2007年5月,在深圳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侯建川领着武海棠和一群学生赴会参演。就是这次演出,打开了皮影戏再登大舞台的局面。从2008年起,孝义皮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巡回演出,并多次获奖。2010年,受大同市政府邀请,侯建川带着孝义皮影戏入驻云冈,开始了市场化运作。
    侯建川说,孝义皮影戏现有传人28个,都是年轻人。虽然收入有限,但为了发扬光大这门艺术,很多人都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