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亲路上(4)--寻找北京市房山籍烈士(04月19日)
- 喜栽扶贫树苗(二)(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2)(04月17日)
- 六十甲子经历(1)(04月13日)
- 不 灭(04月13日)
- 盼望早日修复《晋绥日报》旧址(04月10日)
- 晋绥老前辈樊建德、叶行子女向烈士陵园捐赠松柏(04月05日)
- 喜载扶贫果树苗(一)(04月01日)
- 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在兴县调研考察慰问(04月01日)
- 父亲骨子里有桑植人的侠肝义胆(03月30日)
柳林碗团
发布日期:2016-01-29 10:20 来源:柳林县人民政府网
柳林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碗脱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在柳林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故有多名。我本人喜欢碗团这个名字。用圆圆的碗蒸出来,象征团团圆圆!
据说,碗团是石勒发明的。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从离石左国城派大将石勒发兵攻晋,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由于当时战乱频繁,自然灾害严重,军粮供应成了大问题。军士就把荞麦磨碎后熬成粥喝。一次几个军士外出,误了饭时。回来后,荞面粥已结块,士兵就把碗内的荞面扒下来抓食。有人提议切块吃,他们就把荞面团切成条,随便撒了一些盐,吃完把剩下的一块切条,泼了些枣醋、蒜泥、姜末、葱花,给石勒端去。石勒吃后,大加赞赏,让厨房如法制作,让军士饱尝,吃后精神大振。当地百姓闻讯后,去军营观看,军士就让百姓尝新。百姓尝后,甚感新奇,就模仿着去做,从此在民间得以流传 碗团刚开始在锅内熬煮,碗内盛放,晾凉即食,后来发展到一小碗盛面糊,上笼蒸熟,晾凉而食。外国传教士来柳林后,把刀、叉扎的习惯传到柳林,碗脱也由原来的筷子夹刀、叉扎食。
碗脱多冷食,切条、刀扎均可,以蒜泥、辣椒、醋、姜沫、香油为调料,就碗刀扎,以稠辣椒酱为主。辣椒非常重要!冬天,多配豆芽炒食,有时也与羊杂碎混炒。(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