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孙良臣 »

孙良臣传---考秀才落榜

发布日期:2017-10-20 14:04    来源:《孙良臣纪念集》    作者:樊润德
   考秀才落榜
    嵋山书院在当时是兴县的最高学府,兴县的许多富家子弟都要到这里求学。嵋山书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孙嘉淦的后代孙豹章集资,在县城十字街西购民房四院改建而成。清道光三年(1823),由康基田的后代康绍镛等人捐资扩建,成为兴县培养仕进人才的基地。它既是兴县的文化中心,又带有学术研究性质,定期举行秀才预备考试。孙梦棣入学以后,知道这座学府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曾经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有识之士,从而更加热爱母校。特别崇拜嵋山书院的创建人孙豹章和康绍镛先生。孙豹章是孙嘉淦的第五世直系孙,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沤心沥血,苦费心机,为培养栋梁之才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康绍镛是康基田的子侄,清嘉庆四年进士,曾任安徽、广东、湖南巡抚,在外地居官数十年,深感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之落后。待他告老还乡以后,得知兴县嵋山书院经费紧缺,遂将自己在外居官多年之积蓄,拿出一部分来,支持孙豹章等人兴学育人。孙梦棣考入嵋山书院,孙豹章、康绍镛等人已经离开人世了,但是他们的高尚品质和优良的治学精神仍然在广大师生中有很深的印象。此时,嵋山书院的院长是孙逢昌先生。孙逢昌是清光绪二年的贡生,曾任大同、壶关等县的训导。谢职后回乡继承祖业,兴学育人。此人有浓厚的治学精神,他给学生灌输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不论平时讲课,还是举行假期考试,他断不了谈古论今,抒发自己的感情。孙梦棣入学以后,孙逢昌知道他是孙嘉淦的嫡系子孙,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发奋读书,继承祖辈的遗志,将来在社会上做一个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好官吏。他知道孙梦棣字叫良臣,于是便高兴地说:“你这个名字起的很好,希望你将来把你所学的知识,象你的名字一样,为社会扎扎实实多做贡献,做一个有益于国人的好官更。”
    此时,中国的政局动荡不安。1894年,日本军国主义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终因弱不压强而宣告战败。满清政府和日本军国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由中国给日本割让了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等地,赔款两亿两白银,并同意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开办工厂,增设商埠①《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迈出了第一步。
    面对着民族的危机,国家的腐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瓜分,兴县嵋山书院的爱国老师痛心疾首,他们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孙良臣刚入学,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祖国向何处去?”授课老师就是孙逢昌老先生。他引经据典,反复说明:中华民族所以受人欺侮,受人宰割,主要是政局腐败,人心唤散。他说:“中华民族现在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外国列强步步紧逼,清政府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伟大的中华民族将向何处去……”孙先生讲得义愤填膺,感情动人。孙良臣听得很有滋味。要知道在当时一般人是不允许谈论国家大事的,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政局腐改”是要治罪的。孙逢昌先生依仗其祖辈在清王朝的崇高威望,大谈国事,给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孙逢昌先生抱着忧国忧民的情绪,公开评论时局,这是可以理解的,况且他在清王朝作过训导,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他公开议论政局,抨击外国列强的入侵,一般人是不会提出异议的。孙良臣由农村转入县城读书,对什么事物都感到很新鲜。他听了孙先生的议论,感到思想豁然开朗。下课以后他和同学们说:“孙老师讲的课很生动,听了孙老师的讲授,我懂得了不少道理……。
    孙良臣在嵋山书院先后读了5年书。在此经历了“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大事。通过这许多事件的震动,孙良臣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飞跃。他苦思瞑想,一直找不到准确的答案。
    光绪二十八年(1902),18岁的孙良臣参加了兴(县)岚(县)保(德)岢(岚)等四县在岢岚县举行的秀才考试,他在答卷中斗胆包天地写了一篇抨击政局的文章,指出:要改变当前挨打被动的局面,必须实行改制。他说:“中国的政局所以腐败,主要是母后专权所致。”他引用了历史上母后专权的事例,说明慈禧太后不敢和外国人抗衡,结果把一个好端端的大清帝国搞得乱七八糟。他说:“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实行君王立宪制,应该请母后让位。”
孙良臣的议论出乎意料,主考大人反复阅读了孙良臣的试卷,认为孙良臣是个“疯子”,他的议论比康、梁新派的观点还要激烈得多。康有为“公车上疏”,只是提到了对外国列强要拒绝议和,而没有敢提“君主立宪”。就孙良臣的观点而言,给他定个现行叛逆罪一点也不过分。主考大人在嵋山书院老师的开脱下:看在他是个热血青年,又且出于爱国图兴之目的,所以就把这件事情给压起来了。既没有追究他的叛逆罪行,也没有给他秀才顶戴。孙良臣第一次考秀才榜落嵩山,此事只有内部几个人知道实情。
    光绪三十年(1904),孙良臣又参加了第二次秀才考试。就孙良臣的学识而言,远远超过了秀才水平。此次考试有人事先给他打了招呼:叫他少谈国事,多讲圣贤观点,结果被考中了。
    光绪三十一年夏(1905),孙良臣到岢岚参加了清王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获附生学位。随后他回家一面自学功课,准备参加举人及第考试,一面在固贤村担任家庭联办私塾教师。
    在此期间,他说服家人要改变租佃关系。孙良臣兄弟三人,孙良臣居长,孙梦富次之,孙梦岩第三。此时,他们仍旧在一起共家。孙 良臣告诫父兄:现在我们中华民族处于挨打受气的地步,国家政局动荡不安,老百姓受苦受难,大部分人没饭吃,饿肚子,我们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他劝说其父不要放高利贷,如果生活上有节余,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赈救灾民。
    孙良臣的这种观点,在封建意识极其浓厚的晚清末年,一般是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而孙良臣的父亲孙仰卓思想比较开明,他在孙良臣的影响下,认为减轻对贫苦农民的剥削,就是给祖宗积德,给后人办好事。于是接受了孙良臣的意见,把自家集存的部分粮食拿出来救赈了灾民。他向贫苦农民宣称:凡是借他家银钱的人,从现在起一律取消高利息,以后有本还本,无本继续无息借贷。孙家如此惊人的举动,在偏僻山区实属少见。时至今日,许多老农民回忆起孙良臣的往事来,都说:孙良臣的心底是善良的,他在家乡的一举一动和他本人的名字极其相似。从许多事实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好官吏。
    孙良臣还动员家人,逢年过节给本村的贫苦农民送衣服,送吃食。贫苦农民有了疾病,孙良臣派人将药品送到病人手中,动员病人服用。孙良臣和老百姓鱼水相依,老百姓有事,都愿意请孙良臣出面调解:讨春节的时候争先恐后请孙良臣写春联。孙良臣利用休闲时间,给村民讲故事,指导村民兴修水利,人们都说,孙良臣是个好人。
     来源:(远方出版社《孙良臣纪念集》)1999年12月第1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