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红色兴县 »

兴县南山烽火台前身后事说

发布日期:2015-12-29 17:00    来源:兴县在线    作者:晋绥基金会
 
  烽火台,顾名思义就是燃火、放烟、传递战事信息的台子。规格、精致的烽火台就是在一座高高的、可瞭望四周的高山之巅,选一凸台,在凸台顶部在搭制一个可供上牵下引的长长活动引擎,在引擎端部再吊一可盛放柴草或兽类粪便等易燃物的器具;守台人一旦发现远方有情况即迅速点火并拉起引擎,进而以高山之高台之高端及高烟、高火把警情迅速传达到四面八方,起到快速、及时、全方位报告外敌人入侵的作用。
  兴县自古外地处边防要塞,明清之前几乎年年都有战事发生,所谓“岁有边患而战火不熄”(《重修烽火台记》)。据史载,早在距今有近两千年之久的汉建武时期,出于军事需要,朝廷已派兵在我兴县修筑“烽燧”,“烽燧”就是后人所说的“烽火台”;到唐武后时期,本县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增设蔚汾关、合河关,常年重兵戍守的同时,当局还在这里的一些主要关山隘谷,按五里一台、十里一哨修筑了好多这样的烽火台,“以一兜狼烟告百里战争”(《重修烽火台记》),全面地发挥警情传递的作用。
  即使到了二十世纪抗日战争时期,烽火台扔被我晋绥军民广泛应用。在马烽、西戎创作于兴县高家村的《吕梁英雄转》里,汉奸、特务康锡雪和长工、民兵康有富就有一段关于烽火台的款款对白:
  康锡雪:……我是怕耽误了你们练兵,万一鬼子来了,那可就遭殃了;
  康有富:不碍事,我们练得不行啊,还有别的村的民兵呢,这一村有难啊,所有村子都来帮忙;
  康锡雪:可那鬼子有汽车,跑的比兔子都快,你们的腿能跑过汽车?现叫也来不及呀!
  康有富:还叫啥呀,只要跑到山顶烽火台,放一把火,见着烟啊,所有的民兵都来了,这小鬼子他车轱辘跑的再快也没有我们的烟快啊;
  康锡雪:这倒是个好办法,好啊,好啊……
  领悟玄机,康锡雪于是后来通过设计康有富两次到烽火台点火放烟假传敌情、演绎“狼来了”,成功破坏了康家寨与邻村民兵的联防关系,使康家寨民兵对敌斗争蒙受重大损失;足见烽火台的重要与特别。
  —岁月悠悠,狼烟淡尽;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自强不息、勇于面对精神的物存、写照,烽火台意义并未消失。
  到2003年,当时的兴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林牧富民、煤铝强县”和“生态建设、文化旅游”这样一些发展思路,并着力兴建南山生态园,而修复烽火台就是其中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一日,主抓这项工作的县城建局刘平则局长嘱我写这方面的个东西,要刻碑上、立山顶;我想这是件多么严肃的事情!遵命顺脚手架 爬上当时正在施工的那个土圪台顶,眺望四面八方,啊,深秋的晋西北已是万紫千红尽褪去、满目苍凉,盆地式的兴县城上空云烟氤氲、日头谦谦;圈圈光晕在眼前不间断地晃啊、动啊,引我沉思,导我联想,眼前竟奇幻般出现了一个十分、十分久远的世界——
  半枕山峦的土城堡,依依环绕的转城水,楼阁宙宇井然分布,城门郭门坦荡如砥,小桥动影绰绰,街巷物人相依,西山捣钟梁钟声悠悠回响,北端嵋山书院读声朗朗传出;似临近黄昏、又像晨曦初露,城中官宅民居屋顶屡屡青烟已在袅袅飘升……啊,好一座青砖黛瓦、古朴、静谧、安然的历史小城,好一幅天高云淡、山林森森,兵丁目不转睛严阵以待、住民彬彬守道挑水扫街各行其是的历史大画!
  走下土台,回到现实,趁着神未散、梦未醒,我立即写下《重修烽火台记》记文中收尾那段话:
  “伫立其顶,县城风光尽收眼底,四面苍山碧野绵延无际。冥冥中,却似晨钟暮鼓还回响,烽火燧烟依袅袅……好一幅千古长卷,励我后人!”
  这,应该就是今人还要修复一个历史古台的意义所在吧;考证史实,凭吊古人,阅我千年沧桑,以不断的传承和奋斗,一步步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一步步建设我们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事实上,兴县南山烽火台的精心修复确为今日兴县城颇添几分庄严与凝重,在历史与现实间有了个巧的牵连;而且经过近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兴县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县委、政府用心打造的南山生态园已大见成效、颇具规模,拥有千百年神韵的南山烽火台,必将一如既往庇佑蔚汾两岸人民幸福安康,走向更加绚丽多姿的美好明天!  
  倘若是,作为烽火台重修为文者,不也甚幸、幸甚?!当然,就是这小小的一文由纸面到碑上,也经历许多“辗转”、“折磨”。终审首长认为“冥冥”属佛教用语,相左、相妥,最后留一去变成个“冥想”,活性锐减;雕刻师傅认为“县委、县政府”就够了,哪用“中共兴县县委、兴县人民政府”这么长,自作主张、果断减删,管什么于今工整不工整、于史周严不周严!也罢,却又在“····昔日烽火台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吧”的“早已”处突兀加一变体的“经”字,虽一字之多,却是懒婆娘裹脚长臭顿生,留读者赘累与不快,是为后话······
作者:张明提
  兴县新貌